近日,#為什么甲狀腺癌愛盯上年輕人?#的話題沖上熱搜,引發了大家廣泛關注。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的確,近些年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逐年上漲,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檢出甲狀腺癌。甲狀腺癌為什么越來越多了?今天邀請內分泌方面的專家來細致聊聊。
甲狀腺癌,為什么盯上年輕人?
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篇名為《全世界甲狀腺癌的流行病學狀況:GLOBOCAN對2020年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估計》的研究指出,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在許多國家和地區中都有所上升。
另一篇關于《甲狀腺癌死亡率和發病率》的全球綜述也表明,1960年以來,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男女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都呈現明顯上升趨勢。如果保持這種增長的趨勢,到2030年,甲狀腺癌很可能成為美國第四大常見癌癥。
1960年至2007年,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男性甲狀腺癌發病率的總體趨勢呈明顯上升,圖片來源:參考文獻[4]
1960年至2007年,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女性甲狀腺癌發病率的總體趨勢呈明顯上升,圖片來源:參考文獻[4]同時,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還呈現出兩個明顯特點:
女性發病率明顯高于男性。2020年新確診的女性和男性甲狀腺癌患者分別有44.9萬例和13.7萬例,全球人群女性和男性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分別為10.1例/10萬人和3.1例/10萬人。
年輕人,尤其是20~29歲的小年輕,甲狀腺癌發病率較高。
2012年至2016年青少年和青壯年主要癌癥類型的病例分布(%),圖片來源:參考文獻[5]
那為什么甲狀腺癌會越來越多,并盯上年輕人呢?這可能跟超聲等影像檢查的廣泛開展和檢查頻度增加有關。不少研究認為這種增加很可能跟疾病診斷技術的方式的改進有關。畢竟,以前甲狀腺結節基本只能靠手摸,檢出率大概只有3%~7%,而現在B超精度大大提升,即便是兩三毫米的小結節也無處遁形,檢出率可以達到70%以上。
另一方面,隨著經濟水平的改善,多數人特別是年輕人對健康越來越重視,單位或自發的體檢里往往就包含有甲狀腺的B超。做檢查的人多了,甲狀腺癌的檢出也就多了。
甲狀腺癌的死亡率在穩步下降
盡管全世界范圍內,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在逐年提高,但慶幸的是,甲狀腺癌的死亡率其實一直在穩定下降。這個角度來說,甲狀腺癌可以說是“最溫和的癌癥”。
1970年至2012年,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男性甲狀腺癌死亡率穩定下降,圖片來源:參考文獻[4]
1970年至2012年,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女性甲狀腺癌死亡率穩定下降,圖片來源:參考文獻[4]
甲狀腺癌分為甲狀腺乳頭狀癌、甲狀腺濾泡癌、嗜酸細胞癌、分化型高級別甲狀腺癌、甲狀腺低分化癌、甲狀腺未分化癌和甲狀腺髓樣癌。它們都是起源于甲狀腺濾泡上皮或濾泡旁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
不要一聽“惡性腫瘤”就覺得死亡率高,雖然這些名字里都帶癌,但好在大多數都還比較溫和,預后較好。
在甲狀腺癌中,乳頭狀癌最為常見,占全部甲狀腺癌的85%~90%。它長得慢,惡性程度低,5年生存率高達97%,因此也被戲稱為“懶癌”“幸福癌”。需要小心的是甲狀腺未分化癌,它是兄弟幾個中最為兇“惡”的。
預防甲狀腺癌,如何做?
想要預防甲狀腺癌,就要先了解甲狀腺癌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
1.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是目前引起甲狀腺癌最明確的危險因素,輻射時間越長,年齡越小,致病率越高。有學者對10萬多名原子彈爆炸事件幸存者隨訪發現,核輻射造成甲狀腺癌發病的風險增加了1.28倍。
2.碘攝入
目前關于碘與甲狀腺癌發病的關系存在比較大的爭議。一些國家和地區實施加碘鹽政策以來,甲狀腺腫瘤的發病率明顯升高,但我國甲狀腺腫瘤的總發病率基本不變。也有研究認為,適量多攝入含碘食物并不會誘發甲狀腺癌的危險因素,甚至可能起保護作用。
3.甲狀腺疾病史和家族史
如果本文有甲狀腺疾病,那后續得甲狀腺癌的概率就會比別人高。很多甲狀腺癌發病前可能患有甲亢,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等。后者指的是,家里人有甲狀腺癌,后代中招的概率會比別人更高。
4.心理和社會因素
如果說前幾條還不是人人都有,那這條跟在座的絕大多數人有關了。有研究發現,經常感到有壓力的人患甲狀腺癌的危險性是壓力較小者的2.127倍;愛生悶氣的人患甲狀腺癌的危險性是不愛生悶氣者的3.429倍。
換句話說,一定要學會給自己減壓,生活不易要學會放過自己。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除了避免上面的致病因素,大家日常還要注意合理運動和健康飲食。這樣不僅可以緩解身心疲勞,保持心情愉悅,還能增強免疫力,遠離各種腫瘤和慢性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Margherita Pizzato,et al.The epidemiological landscape of thyroid cancer worldwide:GLOBOCAN estimates for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in 2020.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2022 Apr;10(4):264-272.
[2]侯振江,李衛東.關注甲狀腺癌危險因素防癌治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醫學綜述2020,Vol.26,No.23
[3]甲狀腺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第二版).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march.vol.39.No.3
[4]La Vecchia C,Malvezzi M,Bosetti C,Garavello W,Bertuccio P,Levi F,Negri E.Thyroid cancer mortality and incidence:a global overview.Int J Cancer.2015 May 1;136(9):2187-95.
[5]Miller KD,Fidler-Benaoudia M,Keegan TH,Hipp HS,Jemal A,Siegel RL.Cancer statistics for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2020.CA Cancer J Clin.2020 Nov;70(6):443-459.
作者丨許可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內分泌主治醫生
九芒星 科普作者
審核丨唐芹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部主任 研究員
來源: 科普中國新媒體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