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下旬,北京紫竹院公園的紫竹數據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平臺(GBIF)上發布。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平臺(GBIF)是一個國際大科學計劃,也是一個由世界各國政府資助的國際網絡和數據基礎設施,旨在為任何人、在任何地方,提供關于地球上所有類型生命的數據的開放獲取。該網絡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生物多樣性數據,被譽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學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為全球科學研究和環境保護提供重要的開放數據支持。該紫竹數據及圖片由守庸、守元報告。
圖源:GBIF
紫竹,學名為Phyllostachys nigra(Lodd. ex Lindl.)Munro,屬于禾木科的剛竹屬草本植物。它原產于我國,是我國的一種獨特的竹類植物,特別是在湖南南部與廣西交界處,還可以看到一些野生的紫竹林。紫竹在中國南北各地都得到了廣泛的栽培,還被引入到了印度、日本以及歐美等許多國家。
紫竹以其獨特的紫色竹桿而聞名,這種紫色的竹桿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美麗,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因此,紫竹不僅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還受到了藝術家和攝影師的青睞,成為了許多藝術設計作品中的亮點。另外,紫竹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有著重要的地位,竹子在中國被視為堅韌、不屈的象征,常常被用來比喻君子品德和節操,賦予了美好的精神品質。
公民科學家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力量,也是生物多樣性信息學的重要貢獻者。中國綠發會GBIF工作組通過GBIF數據平臺,來助力推動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努力。
參考文獻:https://www.gbif.org/occurrence/4399016302
編譯:GBIF工作組
審核:littlejane
編輯:Tommy
來源: 中國綠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