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說過,竄天猴和運載火箭從本質原理上來講,完全相同,很多人不服。那好吧,至少如果是一發運載火箭的話,它至少得能夠自己控制自己,讓它所運載的航天器精確入軌。
要知道如何控制一發火箭,首先得知道,我們需要控制火箭的哪些動作。就如同一輛車一樣,我們能控制它干什么?開個天窗,放個音樂,打個轉向燈,開個雨刷,這些不是車的核心功能,核心功能是什么呢?加速、減速、左轉、右轉。導彈飛行也一樣,從運動上來說,前進、后退、向左、向右,這是最基本的。對于一個飛行器來說,它又比汽車多了兩個,那就是向上,向下。
上下、左右、前后、這在力學上叫做平動自由度。上下左右前后這是幾個自由度呢?不是六個,是三個,因為在數學上,下等于負上,右等于負左,后等于負前,所以用三個自由度就可以描述它們。我們控制一個飛行器,最終就是要控制這三個自由度,讓它在應該在的位置上。但是為了控制這三個自由度,通常而言,我們需要用另外三個運動自由度,分別是俯仰、偏航和滾轉,這三個自由度叫做轉動自由度。
舉一個例子,如果一發火箭想讓自己的彈道往上調整的話,通常而言它會先讓自己抬頭,這樣一來我們會發現一方面,它噴氣的方向更加朝下了,會獲得更多的向上的力,另一方面,如果這時候周圍還有空氣的話,它的迎角也會變大,也會給它更大的向上的升力,它就往上走了。你問我能不能直接朝側向噴氣讓它上下左右平移呢?當然可以,只不過比較費氣,還費錢,用在武器上是很好的,用在運載火箭上,有些劃不來。大部分的運載火箭,控制的都是俯仰偏航和滾轉這三個方向的轉動。
配圖來自圖蟲網
至于如何控制這三個方向的轉動,那就是五花八門了,我們可以先來看看現代火箭的祖宗,V-2導彈,在V-2上面,有兩種控制自己的方式,一種在它的彈翼外端,也就是可以偏轉的氣動舵面。當水平的片舵面上下偏轉的時候,火箭就會俯仰,垂直的這兩片舵面左右偏轉的時候,火箭就會左右偏航。如果相對的兩片舵的偏轉方向不一致,火箭就會滾轉。
既然它叫氣動舵面,它就得用到空氣動力學,用空氣動力學產生的力,一般都可以通過以下式子獲得:
F=1/2ρv2×C×S,你依然不用完全看懂它,只需要知道前面這一坨叫做動壓,動壓大了,氣動力就會大。而動壓里面的兩個量,一個是飛行速度,另一個是空氣密度。也就是說,如果是火箭飛的太慢,或者是火箭飛的太高空氣沒了,那么氣動也就沒了。飛的太慢主要發生在它剛剛離地的時候,飛得太高那就是火箭的常態了。
所以呢,V-2上還有另外一套控制自己的部件,也就是噴口后面的這四個片片,這四個片片叫做燃氣舵,當它們偏轉的時候,會讓發動機噴出的燃氣偏轉,從而產生控制力矩,因為要偏轉的東西比較小,所以這種方法結構簡單方便。然而,這個燃氣舵要承受火箭燃氣的沖刷,所以對材料的要求比較高,控制效率卻很一般.另外,你就這么擋在噴口后面,那不得有推力損失嘛,對于V-2導彈來說,這些燃氣舵的推力損失大約有3%到5%。
我們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也就是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的那種,用的也是這種燃氣舵。想要讓控制效率進一步提升,可以用擺動發動機,也就是讓火箭發動機直接偏轉,從而讓噴出的火苗子也偏轉,這一偏轉就就可以讓火箭也轉動起來了。我們是從長征二號開始有這種擺動發動機的,它的一級有四臺發動機,每臺發動機都可以沿著火箭切線擺動,當上下兩個發動機左右擺的時候,火箭就會左右偏航,當左右兩臺發動機上下擺的時候,火箭就會上下俯仰,如果左右或者上下的擺動方向不一致的之后,火箭就可以滾動了。
到了長征二號的二級,只有一個主發動機了,要怎么控制呢?事實上,長征二號二級的這臺主發動機干脆就不擺動了,而是在周圍加了四臺小發動機,讓它們按照和一級一樣的規律去擺動,這四臺小發動機叫做游動發動機,簡稱游機。
無論是長征二號的一級,還是二級的游機,它們都只能朝一個方向擺動,如果發動機可以上下左右雙向擺動的話,控制起來會更容易,比如長征五號和長征7號的芯級,都只有兩臺發動機,但是這兩臺可以雙向擺動,所以既可以控制俯仰,也可以控制偏航,如果兩臺發動機差動,還可以控制滾轉。而長征七號的的二級雖然有四臺發動機,但是只有其中的兩臺擺動,另外兩臺可以直接焊死,靠的也是這種雙向擺動技術。發動機擺動肯定需要操縱部件來扳動它,而擺動的部分越大越重,這個操縱部件就需要更大的力量,而更大的力量在相同條件下一般都意味著更大的重量和個頭,所以我們想讓發動機擺動的部分盡可能小一點。
于是2017年,我們國家試驗成功了泵后擺技術,從上節課我們知道,液體火箭發動機有很大一部分是燃料泵,在之前,這些燃料泵什么的都要跟著一起搖擺,而所謂泵后擺,就指的是燃料泵之類的部件不擺了,只有后面的一部分擺動,這樣的結構更緊湊,所需要的作動機構更小,從重量和空間上都能節省不少。從名字也能看出來,泵前擺還是泵后擺,說的肯定是液體火箭發動機,因為前面講過,固體火箭就沒有泵,對于固體火箭而言,這種技術叫做擺動噴管,也就是只讓它噴氣的那張嘴擺動。
這些年,我國出現了一些使用固體火箭發動機的小型運載火箭,它們機動性好,成本低廉,比如捷龍、快舟。如果我們回頭去看最新的快舟十一號的發射視頻就會發現,它與別的火箭有一些不同。它的頭上有一個小尖尖,在起飛之后,這個小尖尖會朝側面噴火。事實上,這里噴火的就叫做固定式姿態控制發動機。這些小發動機是朝著火箭側面噴氣的,但是它并不是直接讓火箭側向平移,而依然是讓火箭偏轉。
在快舟身上,起到這個作用的還有它下面的這四片像鐵絲網一樣的東西,這個東西并不是鐵絲網,而是柵格舵,本質上講,它與一般的氣動舵面一樣,而它的優勢在于,在相同的體積下可以產生更大的氣動力,效率更高,這是因為它相當于是把產生氣動力的面積疊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張網,而這張網還可以折疊起來,從而使飛行器的體積減小。
spacex的獵鷹九號在回收時就是靠這樣的舵面來控制,而咱們得載人火箭長二F的頭部也有這樣的柵格舵,當逃逸救生系統啟動時,它會展開,開始工作。當然,剛才說了,有空氣有速度才能有氣動,所以這幾種火箭上的柵格舵,也只有在一定速度和高度下才能產生控制效果。
好了,關于如何控制一發火箭,你學會了嗎?
本文為科普中國·星空計劃扶持作品
作者:茍勝老師
審核:周炳紅(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研究員)
出品:中國科協科普部
監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來源: 星空計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