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7日,一項來自密歇根大學的研究預計,由于氣候變化和環境惡化,未來20年內登革熱和寨卡等病毒病例數量將增加30%。氣候方面,較高的溫度已經導致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攜帶的疾病在巴西南部和南歐等較涼爽的地區傳播。另一篇發表在Journal of Medical Entomology*上的文章顯示,在環境方面,森林砍伐也有利于這些病毒的傳播,因為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森林和更多的捕食者往往會抑制蚊子的數量。
病毒傳播的元兇 —— 埃及伊蚊 圖源:James Gathany/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文章認為這樣的趨勢已經在巴西等地區有了體現。2022年,巴西因登革熱而死亡的人數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016人。這是歷史上該數字首次超過四位數。更糟糕的是,隨著形勢的惡化,2023年病例數量可能還會增加。
基于此,該文章對巴西四個城市(馬瑙斯、累西腓、里約熱內盧和圣保羅)進行了分析,認為:“巴西衛生機構不僅需要為登革熱和寨卡等疾病的發病率增加做好準備,還需要為未來更長的傳播季節和更廣泛的地理區域做好準備,”流行病學家安德魯-布勞威爾對此表示肯定,他是該文章的合著者,也是密歇根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員。
經分析發現,寨卡和登革熱病毒傳播加速的原因主要歸結于兩個方面。首先,由于全球氣候變暖,以往被認為是涼爽甚至寒冷的地區也可能會出現蚊蟲。一般認為,寨卡和登革熱病毒在日平均氣溫30℃左右時傳播最快。極端高溫甚至可能反過來減緩病毒的傳播速度。但即便如此,在35°C時病毒仍有可能爆發。隨著氣候變暖,到2050年,里約熱內盧的病毒傳播的季節將延長兩三個月,累西腓將延長兩個月。由于氣溫較低,圣保羅的疾病傳播風險較低,但11月至次年4月期間可能比以前更容易受到病毒的影響。“我們預計該國最熱地區的蟲媒病毒疾病風險將持續下降,但大多數情景顯示的水平高于我們今天。在最涼爽的地區可能會有零星的爆發,隨著氣溫上升,這些爆發將變得越來越普遍。” 安德魯-布勞威爾說。
病毒傳播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隨著環境退化,森林砍伐導致的生物多樣性喪失,這同樣導致登革熱和寨卡病例增加。一項研究發現,盡管人們通常認為森林與熱帶疾病之間存在關聯,但事實上,雨林是防治埃及伊蚊的最重要工具之一。
"埃及伊蚊無法在森林中建立種群。它只能在競爭者較少、沒有天敵的環境中生存。它無法與巴西的生物多樣性很好地共存。但當這種雨林所創造的生物多樣性減少為蚊子創造了一個完美的棲息地,讓它可以安家落戶,繁衍后代。"奧魯普雷圖聯邦大學森林與疾病生態實驗室首席研究員、這項研究的負責人之一,塞爾吉奧-龐特斯-里貝羅(Sérvio Pontes Ribeiro)解釋說。
里貝羅認為,防止這種蚊子在城市地區擴散的一個重要解決方案是在城市和周邊地區重新種植雨林。"森林走廊會吸引鳥類和其他不會傳播疾病的蚊子物種,并與埃及伊蚊競爭。維護得當、保存完好的森林會使蚊子的數量逐漸減少,最終使其消亡。”
總而言之,多項研究已經證明,氣候變化和環境退化促進了登革熱和寨卡病毒的傳播。這無疑給我們每個人敲響了一記新的警鐘。我國是人口大國,大面積國土位于較為溫暖的區域。正如研究所展現的,氣候變化和環境退化所帶來的危害更加值得我們警惕。
參考文獻:https://journals.plos.org/plosntds/article?id=10.1371/journal.pntd.0010839
編譯:林楷東
審核:Daisy
編輯:Tommy
來源: 中國綠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