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中國特色一流學會建設,充分發揮科學傳播專家團隊在科學傳播中的重要作用,促進特色食用豆種質資源高效利用,提升高原生態區農業經濟效益,增進科學家之間的學術交流。于2023年8月18-20日,中國作物學會食用豆專業委員會聯合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重慶市農業科學院、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等,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組織開展了“賞食兩用食用豆種質資源產業化示范暨高原生態區三產融合發展論壇”。中國作物學會食用豆專業委員會會長、食用豆產業知識科學傳播專家團隊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程須珍研究員,食用豆專業委員會功能型黨建小組成員唐永生研究員,及部分食用豆產業知識科學傳播專家團隊成員、科技志愿服務團隊成員;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部分崗位專家、綜合試驗站站長和團隊成員;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二級巡視員陳朝軒、重慶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劍飛,四川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石英文、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張雄,川渝兩地糧油主管部門領導、兩地農業科學院相關處室領導,以及松潘縣委縣政府和農業主管部門領導,及涉農企業代表等80余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2023年8月19日上午,與會人員實地考察觀摩了重慶市農業科學院在松潘現代農業園區建立的千畝“賞食兩用蠶豆、豌豆”種質資源開發利用試驗示范基地。領導和專家們一致認為“賞食兩用”種質資源科技創新成果具有“新、奇、特”技術屬性,拓展了糧油作物的景觀功能,突破了人們對糧油作物的認知邊界;該技術在園區的應用,實現了當地三產融合發展,把糧油生產變成多功能、高價值、穩生態的“土特產”,能大幅度提升種糧效益,為解決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問題展示了一條新的路徑。



示范觀摩活動結束后,松潘縣人民政府與重慶市農業科學院、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三方圍繞構建松潘縣特色鮮明、結構合理的現代高原特色高效農業產業體系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未來,三方將在農業產業的合作領域,強化科技與產業的緊密結合,充分發揮農業科研院所技術和人才優勢,加快推進“成渝雙城經濟圈”特色高效糧油產業發展,共建川渝地區“高原糧倉”,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張雄認為,“今天看到的蠶豆、豌豆,可觀賞可食用,都是新品種、好成果。圍繞旅游做文章,賞食兩用的小豆子也能變成大產業,形成產業鏈。”通過不斷探索賞食兩用、糧經復合等先進生產模式,既穩糧、又增收,立足優質品牌打造和產業集群建設,實現高端定位、高位發展、高效支撐,能為川渝地區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
重慶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劍飛認為,“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要始終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推動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作為開發農業新品類、新功能、新價值,用科技賦能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代表,賞食兩用農作物在松潘開出了絢麗的花朵,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2023年8月19日下午,會議組織來自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吉林、江蘇、安徽、河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青海等國內20多家農業科研院所和埃及農業研究中心的專家,圍繞蠶豆、豌豆等食用豆類及油菜、芝麻、向日葵、水稻等“賞食兩用”農作物種質資源的開發利用進行了學術交流,有13位專家作了大會報告。會上中國作物學會食用豆專業委員會會長、食用豆產業知識科學傳播專家團隊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原首席科學家程須珍研究員指出,以“賞食兩用”農作物種質資源開發利用為主題的食用豆學術研討會,在國內尚屬首次,這標志著我國食用豆科技創新又有了新突破,特異種質資源發掘利用又邁上了新臺階,在這方面重慶市和四川省發揮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今后,我們將進一步挖掘利用特異種質資源在特殊生態地區的利用價值,為川渝地區農業產業發展和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做出更大貢獻。

來源: 中國作物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