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慢病防治關口前移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中之重。2017 年,全球五分之一的死亡與不良膳食有關; 中國因不良飲食導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癌癥死亡率均居全球首位。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這三種宏量營養素是能量供給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礎物質。來源于不同食物的蛋白質由于其氨基酸種類的不同,往往具有較強異質性,呈現不同的效應。但是,不同食物來源的蛋白質的攝入量和多樣性是否會影響中國人群的高血壓、糖尿病和死亡風險仍不確定。
針對上述問題,南方醫院國家腎臟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安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安徽省生物醫學研究所聯合開展了相關研究,并相繼發表于 Hypertension(第一作者:周春),BMC medicine(第一作者:周春、劉程章)和 J Nutr Health Aging(第一作者:周春)。研究顯示,在中國一般成年人群中,適量攝入不同來源的膳食蛋白質的種類數越多,其后新發高血壓,新發糖尿病,死亡風險越低。南方醫院聶靜教授和秦獻輝教授為通訊作者。
該系列研究納入了來自中國營養與健康調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CHNS)的 1 萬余名中國成人參與者。采用 24 小時回顧法和稱量法,對受試者進行連續 3 天的個人食物攝入量調查,記錄所有攝入的食物。營養素攝入量采用中國食品成分表計算。
結果表明,中國人群膳食攝入的蛋白質 80% 以上來源于 8 大類食物,包括:全谷物、精制谷物、加工紅肉、非加工紅肉、禽肉、魚肉、雞蛋和豆類。研究發現,不同食物來源的蛋白質攝入量與新發高血壓、新發糖尿病和死亡(圖1)的風險均呈非線性相關。也就是說,對于每一種食物來源的蛋白質,均存在其攝入量的“窗口”,即適宜攝入范圍,在此范圍內,高血壓、糖尿病及死亡的發生風險最低。
圖1. 總蛋白、不同食物來源的蛋白質的攝入量(能量占比)與死亡風險均呈現非線性相關
根據上述結果,研究者進一步定義了膳食蛋白質來源的多樣性評分:每位參與者某種食物來源的蛋白質攝入量在適宜攝入范圍時,記為 1 分,總評分在 0-8 分。該評分同時考量了食物蛋白質的攝入量和其食物來源的多樣性。研究表明,蛋白質多樣性評分與新發高血壓、新發糖尿病和死亡的風險均呈顯著負相關,即適宜攝入不同來源的蛋白質種類每增加1種,新發高血壓的風險顯著降低 26%,新發糖尿病的風險顯著降低 31%,死亡風險顯著降低 31%(見圖2)。
圖2. 蛋白質多樣性評分與新發糖尿病、新發高血壓和死亡的風險均呈顯著負相關
代謝性疾病包括肥胖、高血脂、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壓等,這些疾病可同時發生,互相影響,增加致殘、早亡等風險。其中,代謝紊亂(應激)是代謝性疾病的基礎和核心,比如代謝紊亂通過胰島素抵抗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和糖尿病,通過中樞神經系統激活、外周炎癥和氧化應激引起ACE系統活化導致高血壓。不合理膳食是代謝紊亂(應激)的重要原因之一。上述一系列研究表明,合理優化膳食可以顯著降低高血壓、糖尿病的發生風險,進而顯著降低死亡風險;強調了合理膳食在代謝性疾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總之,中國人群每多攝入一種膳食蛋白質(包括全谷物、精制谷物、加工紅肉、非加工紅肉、禽肉、魚肉、雞蛋和豆類來源),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及死亡的風險分別顯著降低 26%,31% 和 31%。多種來源的膳食蛋白質可以保證更豐富的氨基酸種類,更好滿足人體營養需求,從而提供更豐富的生物學功能,產生一系列顯著的健康獲益。該研究再次強調:膳食多種多樣、食之有度、合理搭配,是保持身體健康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Zhou C, Wu Q, Ye Z, et al. Inverse Association Between Variety of Proteins With Appropriate Quantity From Different Food Sources and New-Onset Hypertension. Hypertension. 2022;79(5):1017-1027.
2. Zhou C, Liu C, Zhang Z, et al. Variety and quantity of dietary protein intake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nd risk of new-onset diabetes: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in China. BMC Med. 2022;20(1):6.
3. Zhou C, Yang S, Zhang Y, et al. Relations of Variety and Quantity of Dietary Proteins Intake from Different Sources with Mortality Risk: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J Nutr Health Aging. 2022;26(12):1078-1086.
編輯:周春 劉程章 黃雨
轉載:請聯系我們,并標注出處
來源: 腎臟健康促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