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足夠繁榮,但依舊無法對“夢”釋懷,這或許是因為,夢境如同星際,與現實生活完全不在一個空間,但它又真實存在,所以,夢刺激了我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即便十多年過去,依然記得電影《盜夢空間》里的一句話:

記住,你是做夢的人,你建立這個世界,也不要害怕做更大的夢。

聽起來,既像是一種激勵,又給人無限的遐想。

01 夢是什么?

究竟什么是夢?這個問題比你想象的更復雜、更存在爭議(Pagel et al.,2001)。傳統的觀念認為夢是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有故事性質的心理體驗,包括有著生動的想象、荒誕的情節,而在做夢者看來永遠是真實的(Antrobus,1993)。

然而,理論家們開始質疑幾乎所有這些特點,因此科學界反復斟酌夢的概念。

對夢的內容的幾十年研究表明夢并不如我們認為的那么荒誕(Domhoff,2007)。

最近的發現表明夢實際上并不是快速眼動睡眠所獨有的(Nir& Tononi,2009)。

關注來自非快速眼動睡眠的夢的報告發現這些夢似乎沒有快速眼動睡眠時期的夢那么生動、真實、情緒化、戲劇化(Antrobus& Wamsley,2009;McNamara etal.,2007)。

研究表明做夢者意識到他們自身比先前所以為的要更頻繁地做夢,還表明夢和清醒狀態的思考過程更為相似(Kahan,2001;Kahan& LaBerge,1994,1996)。

02 關于做夢的3種理論

為了解釋人們為什么做夢,產生了許多理論。

在100多年,弗洛伊德關于夢的理論特別具有影響力,弗洛伊德認為夢的核心目的是愿望滿足,人們滿足無意識需求并通過夢中渴望的想法來滿足需要,他認為夢有兩層含義,顯意和隱意。顯意(manifestcontent)指在表面水平的夢的情節。隱意(Iatentcontcnt)是指事件被隱藏或搶蓋的意義。并且,弗洛伊德認為,想要去分析一個人的夢,需要去了解這個人在近期發生的事件和童年的陰影。雖然這之后,并沒有研究為弗洛伊德的理論提供有力的支持,但直到現在,依然有不同文化的群體同意弗洛伊德的觀點。

還有一些理論家,提出的解釋也很有意思和啟發性。

Rosalind Cartwright認為夢為我們提供解決日常問題和情感事件的機會。根據他的“認知、問題解決觀點",在入睡和清醒之間存在相當的延續性。這觀點的支持者認為夢幫助人們以創造性思維去思考緊迫的個人事件,因為夢不被邏輯或現實所束縛。Cartwright還發現頻繁夢到和離婚相關問題的女性更能度過離婚危機。就是說,做一些夢境不好的夢,并非壞事,它可以給我們一些提示,讓我們對某些事情引起注意,從而去思考解決這個事情的辦法,就可能避免了一些事情的發生。

另外一個學者,艾倫·霍布森(J. Allen Hobson)和他的同事認為夢僅只是大腦皮下區域劇烈活動的副產品。低級腦中樞(尤其是腦干)周期性神經激活向大腦皮層(復雜思維所在地)傳遞隨機信號。大腦皮層理所當然地合成(構建)一個夢,從而使得這些信號有意義。這個理論讓人覺得夢只是一種產物,并沒有任何意義,但霍布森認為夢境一定有某種意義。他的這個對于夢的理論和弗洛伊德和 Cartwright不同,這個理論顯然降低了情緒因素的決定性地位。

這些理論,有支持者也有反對者,他們贊成自己認為合理的觀點,批評那些自己認為不合理的觀點,關于夢的研究和推斷越多,人們就覺得做夢和夢境越神秘。

03 做噩夢真的不好嗎?

我們做夢的內容有很多,有普通的夢,有美夢,有噩夢,但人們對前兩者往往不太在意,不就是個夢嘛,但對做噩夢就耿耿于懷,而且,據神經科學家Jane Merritt等人的研究,人們在睡眠中的情緒,負面的較多,愉悅的較少,焦慮、恐懼、憤怒,或是悲傷等負面情緒占據了大部分的夢,而愉悅感和愛意之類的正面情緒大概只占我們夢境的30%左右。

誰也不喜歡醒來后被夜間那個噩夢干擾到情緒,如果有選擇,都喜歡美夢,不過,做負面情緒的夢真的就不好嗎?

Sterpenich等人(2019)的研究發現,噩夢能夠減少人們面對現實情況時產生的恐懼和焦慮。對此,研究人員解釋道,噩夢為我們提供了一次演習負面情緒的機會,于是,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令人恐懼和焦慮的情境時,我們經歷過之后,更能從容的應對。

這種解釋,與前文所說Rosalind Cartwright的理論更契合,“夢為我們提供解決日常問題和情感事件的機會”,這種觀點很美妙,有著積極暗示的效果,至少可以教會我們或者安撫我們,假如我們再做噩夢,可以去思考一下,“那我做點什么才能避免壞結果的發生”,或者已經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當事件發生時,不至于過度驚慌失措。一般來說,只有焦慮癥和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可能是造成頻繁噩夢的原因(Love, 2020),偶爾做噩夢,不需要緊張。

夢之所以這么神秘,可能就是因為它能帶給人不同的情緒體驗,所以,人們不自然地將夢境和現實聯系到一起,也會因為夢境影響到自己醒后的情緒。但其實從另外一個角度想,我們做夢,可以在夢境中擁有不設限的自由,可以在夢中釋放真實的自我,逃離現實空間和時間的束縛,在另一個空間里體驗不同的人生也是一種別樣的樂趣。

來源: 中國睡眠研究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