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而寧靜的北京紫竹院公園內,一棵高大的古樹矗立其中,為游客們帶來了豐富的歷史情感與自然美景體驗。這棵大欒樹(Koelreuteria paniculata,屹立在紫竹院的東門附近,伴隨著清晨朝霞和傍晚余暉,散發著它獨特的魅力。近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中國綠發會、綠會)GBIF工作組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平臺(GBIF)錄入并發布了北京紫竹院公園的這棵古代欒樹的數據,供參考及下載。數據由守庸、守元于2023年8月下旬記錄并提供。

圖源:GBIF

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平臺(GBIF)是一個國際大科學計劃,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生物多樣性數據,被譽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學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為全球科學研究和環境保護提供重要的開放數據支持。

在北京許多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這種樹木。欒樹的生長習性表現出它對生存環境的適應能力。它喜歡充足的陽光,略微耐受半陰的條件;對于寒冷的氣候也具備耐受力。然而,它并不耐受水淹,因此在栽培過程中需要注意土壤的選擇。欒樹耐干旱和瘠薄,適應性強,常生長于石灰質土壤中,甚至能夠承受鹽漬和短期干旱的環境。

紫竹院公園始建于1953年,保留了許多古樹。紫竹院公園這棵古代欒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約200年前的清朝時期,如今已經有兩個世紀的歷史。**這棵欒樹高約11米,胸徑和地圍達到了261厘米,平均冠幅則達到16米。**它在長時間的生長中形成了雄偉的樹姿,向人們展示著自然的生命力和力量。在歲月的洗禮下,它見證了時光的變遷,成為了紫竹院公園的一部分,為這片土地增添了厚重的自然與文化底蘊。

公民科學家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力量,也是生物多樣性信息學的重要貢獻者。中國綠發會GBIF工作組通過GBIF數據平臺,來助力推動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努力。

參考文獻:https://www.gbif.org/occurrence/4399016301

編譯:GBIF工作組

審核:littlejane

編輯:Tommy

來源: 中國綠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