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的時速一般來說是 200 公里到 4000 公里每小時不等,大多數的民用客機基本上每小時是 800公里;小型客機,每小時約 500 公里;戰斗機每小時可以達到 1000 公里……
那么,對于飛行員來說,駕駛飛機和汽車時如何感知速度呢?開車時是否會覺得車速慢呢?
今天知乎答主們就飛行員開車時的體感速度進行了分析和討論。
飛行員下地開車會不會覺得很慢?
| 答主:海鹽焦糖味的少女
會。
我爸轉業之前開戰斗機的,小時候賊喜歡坐他開的車,為啥呢,因為賊快賊刺激,完完全全還原了跑跑卡丁車的感覺,要不是車子沒有翅膀我懷疑隨時可以來一個后空翻。
他必須要做這條街開車最快的崽,別人在他眼里都慢。
后來……我長大膽子小了……坐他車子賊害怕,不管摩托還是汽車都有一種坐飛機的感覺……明明他都五十多歲了,還真是有活力啊……
| 答主:了不起的小狗柱兒
會的,但倒也不是覺得特別慢,因為空中缺少參照物,對速度其實不敏感,主要也就是起飛落地能感受到,那個時候速度差不多 300 公里每小時左右,對比下來還是會覺得開車有點慢。
我個人感覺時速 50 開著像 20,時速 100 開著像六七十,反正不看速度表的話經常一腳就超速了,看著慢自己也難受,但是老是超速畢竟也不好,現在就直接自動巡航了,只要腳不在油門上,就當是坐車了,沒那么難受。
另一個回答也說得很好,就是飛行員在工作的時候大家都是標準化程序,整個行業是非常有序的,習慣了這種環境以后再去開車,碰到路上不遵守交規的就很惱火了。
還有突然變道不打轉向燈這些莫名其妙的操作,我就很想問你要干什么之前為什么不能告訴我你的意圖?這樣亂搞很危險的好嘛!五防八該一反對怎么背的嘛?
| 答主:華夏航空
從真實體驗來講,機長們大多都會說,高速路上開車比開飛機感覺快多了。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呢?
我們對速度的感覺,來源于自身和參照物之間關系。
在地面開車的時候,參照物距離近,特別是高速路上,道路旁邊靜止的東西常常「嗖」的一下就過去了,這就會給人開車開得快的感覺。
飛機飛在天上的時候,機長的參照物基本上就只有太陽、月亮、星星、云朵、海面、山巒等等,都是距離遠、或者過于龐大的物體,相對的速度感反而沒有地面那么明顯。
所以單從感覺上來說,反而是在飛機上不如在汽車里那么明顯。
有人就要問了,那機長開飛機的時候怎么判斷自己的開得快還是開得慢呢?
現在倒是有北斗、GPS 等衛星導航系統,根據航跡幫助飛機判斷速度。
但是飛機畢竟是衛星導航系統發明前就有的產物,那在此之前機長們怎么判斷速度呢?
其實,除了衛星導航之外,民航客機還配備得有一個特殊的裝置——空速管,憑借這個裝置,機長們就可以準確的知道飛機的飛行速度了。
空速管的工作原理并不復雜,飛機飛行的時候,空氣會流入空速管,對空速管產生一個動態氣壓。
除了空氣流動的動態氣壓之外,空速管的模組還會通過機身上的小氣孔與外界的空氣相連,使空速計的機械內外,也會受到同樣的靜態壓力,這樣就可以將靜態壓力造成的影響抵消,因此就可以測到飛機的速度了。
| 答主:N307RB
感覺因情況而定。
不過我是開中型直升機的,空客 EC225LP,最大起飛重量 24251 磅,但是直升機經常飛低空,我們是海上石油平臺作業任務,速度平均是 120kts,快的話順風能到 160kts。
一海里等于 1.8 公里,160kts 的話大概也是 288 公里。雖說沒有固定翼飛的那么快(作業性質不同,直升機是犧牲速度換機動性),到在 450 米或者 600 米的天空看,也不慢了。
開車到平安大廈大概 30 多分鐘,飛過來只要 3 分鐘,可見深圳堵車。
平常開車的話,經常地板油,真的覺得旁邊的車太慢了,綠燈亮起如果都是沖出去,那后面能多過四五輛車沒問題,每次我都是第一個竄出去,然而我的車只是一個 1.6 的 A0 級的車,在城市里總感覺別的司機開車很慢。
每次在深圳的天空看到底下高速的堵車情況,順著望過去經常能發現就那么一兩輛車慢吞吞的走著造成后面堵一排。
在美國開過一年車,感覺大家的通勤效率就要高一點,速度 60mile,那大家一定是直接能竄到 65,絕對不會低于這個速度。
國內很多司機高速真的是龜速行駛,這樣真的很危險,但是該慢的時候必須得慢,尤其是從輔路到主路,一般都是慢慢的再三確認后方情況,然后做好決定果斷一腳油門跟上車流速度并入。
| 答主:風色幻想
如圖所見,當年我爹穿著戰斗服與戰友們的合照。
我爹轉業早,90 年代已經轉入地方了,當年就是北海艦隊的海航服役。
別的先不提,單說開車。
我爹到退役時候開的都是殲六,既然能成為中隊長那應該開的不會太差。雖然我是沒見識過到底怎么樣,他自己倒是一直挺得意的。
然而他開車就比較一言難盡了……風格上是愛超越,也愛一邊開車一邊罵罵咧咧。
比較特別的是在寬闊的路面超車有時候會把車頭打出來斜著到隔壁車道,基本上車身都出來了才把車打正。
我腦補一下可能是覺得在做這個動作。
得益于青島堵車的路況,老爺子已經習慣了開得慢。
但是一直有東張西望觀察周圍環境的習慣,這一點我也說不上是來源于什么,但是我自己開車東張西望時候那一定是有漂亮大曼走過……
| 答主:Ch 六
民航飛行員回答不會,因為沒有參照物。
別的我不了解就不發表意見了。
我飛波音 737,說一下民航客機,現在的民航飛行,整個飛行過程中,從飛機進入跑道到最后落地,大約 95% 的時間都是不需要看窗戶外面,儀表飛行,假如從起飛到落地,正常航班操作,看窗戶外面的時間不超過 5 分鐘(目視看結冰條件,繞飛天氣不算)。
大家物理都學過,速度是相對的,也就是說需要相對靜止的物體來承托飛機移動的快慢。但是大多數時間飛行員看外面只有兩個階段:
一是在飛機跑道滑跑到起飛前,飛機一離地,視線就從外轉入到儀表了。
二是飛機即將落地前,離地高差不多 1000 英尺開始逐漸看外面,但是還是以儀表為主,如果講絕對,b737 飛行員可以一直不需要看外面直到最后落地前 50 英尺。
而在起飛和落地這兩個階段,波音 737 在極端條件下都不會超過 180 節,正常會在 130-150 節范圍之內。然在這短暫的時間內,飛行員考慮地面跑道上物體相對于飛機的水平移動也是很少的,更多的是感受飛機垂直于地面的下沉和上升。
但是下班回家自己開汽車在機場高速上的可以開到 120km/h,所以飛行員從感官上感覺開車慢很多。
說到底是相對參照物的比較。就像如果大家長時間在高速上行駛,如果一直不看儀表,不知不覺就能跑到 130-140km/h,因為高度上參照物都大體相同,感受不到速度的變。
但是從數據上感覺分析,飛機就會比汽車快太多了,下圖是有天我飛航班遇到的順風很大的時候,這么算下來,飛機的速度都快 1000km/h 了。
這個時候第一反應肯定沒有汽車在高速上「感覺」快,但是仔細想,山在旁邊這樣路過,其實已經非常快了。
來源: 知乎日報 題圖來源:《珍珠港》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