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類活動的擴張步伐向更廣和更深的海洋區域拓展,人類使用的各種工具或建造的各類工程所產生的一系列影響很難被忽視,而其中,海洋噪音(Marine Noise)問題已經成為其中最需被控制的方面。在2024年2月12日至17日舉行的《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第十四次締約方大會(CMS COP14)上,海洋噪音(Marine Noise)議題作為大會一個主要議題將被討論。

海洋噪音是指由人類活動引起的在海洋中傳播與擴散的聲音。從1960年代開始,伴隨著全球化進程、工業水平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商業/貿易航運、地震波勘探、聲納技術的使用、各類工業活動和軍事行動等導致了海洋噪音的逐漸增加。

這種噪音對海洋生態環境和其中的生物產生了諸多影響。某片水域正在進行的地震波空氣槍(Seismic Airgun)進行勘探作業 / 圖源:CMS

**首先,海洋噪音對海洋動物的生存與繁衍構成威脅。**許多海洋物種依賴聲音進行通信、定位獵物、遷徙和繁殖。噪音干擾可能導致這些關鍵行為受阻,影響它們的生存能力。尤其對于有遷徙習性的物種,海洋噪音可能干擾它們的遷徙路徑并擾亂季節性的遷徙習性,導致迷路和遷徙活動的失敗。某些脈沖性的聲音因其過大的瞬時音量可能會直接導致受影響生物的死亡。

**其次,海洋噪音還會對整個海洋生態系統造成不利影響。**生態系統中的各個層級都可能受到影響。噪音干擾可能影響食物鏈的穩定性,影響食肉動物的捕食行為,間接影響底層生物群體的結構。此外,噪音可能導致一些海洋生物遠離原來的棲息地,尋找更安靜的生存環境,進而深刻改變一些地區局部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針對海洋噪音日益嚴重的問題,《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第十四次締約方大會將再次強調《海洋噪音對鯨類和其他遷徙物種的不利影響》(Adverse Impacts of Anthropogenic Noise on Cetaceans and Other Migratory Species)的重要性:呼吁各締約方采取措施限制水下噪音的排放,確保對遷徙物種和它們的獵物產生的不良影響得到緩解。

海洋噪音(Maritime Noise)的一些源頭 / 圖源:NOAA

《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需要在未來更精確地定義其在海洋噪音問題中的角色,以便繼續向政府和其他利益相關方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所有利益相關方都需要采取積極措施,以期實現持續的創新和調整,并更實質性地減少噪音對海洋物種及其棲息地的負面影響,使人類能夠保持或恢復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

而為了深入研究和解決這個問題,CMS及其下屬的CMS/ACCOBAMS/ASCOBANS聯合噪音工作組(Joint Noise Working Group)也在持續工作,致力于研究和制定關于海洋噪音的相關政策和指導意見。

參考文獻:

1.https://www.cms.int/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cms_cop14_doc.27.2.2_marine-noise_e_0.pdf

2.https://www.cms.int/en/topics/marine-noise

3.https://sdgs.un.org/partnerships/commitment-reduce-ocean-noise-pollution

4.https://www.fisheries.noaa.gov/national/science-data/ocean-noise

編譯:梁弘尚

審核:Helen

編輯:Tommy

來源: 中國綠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