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寶乘機規定
民航局發布的《關于民航旅客攜帶“充電寶”乘機規定的公告》,對充電寶的規格、運輸方式及使用均有明確的要求。
關于容量
飛機上充電寶的容量有嚴格的限制。額定能量不超過100Wh,無需航空公司批準;額定能量超過100Wh但不超過160Wh,經航空公司批準后方可攜帶。但大于160Wh的充電寶,是不可以帶上飛機的。
關于攜帶
充電寶必須是旅客個人自用攜帶;充電寶只能在手提行李中攜帶或隨身攜帶,嚴禁在托運行李中攜帶。
同時需要注意,每名旅客不得攜帶超過兩個充電寶。
關于使用
在飛行過程中不得使用充電寶給電子設備充電。對于有啟動開關的充電寶,在飛行過程中應始終關閉充電寶。
為什么不能托運
絕大多數充電寶其實就是鋰電池,鋰是非常不穩定的金屬,在受到碰撞和擠壓后極易產生高溫,甚至是自燃。如果將鋰電池放入行李中托運,行李在狹小的貨艙空間內受到擠壓和碰撞,很容易導致鋰電池發生自燃,給飛機帶來嚴重安全威脅。如果隨身攜帶的充電寶在客艙內發生自燃情況,機組人員可以很快發現并及時處置。
為什么飛行途中不能使用充電寶
飛機客艙屬于增壓環境,在飛機起降過程中,客艙壓力是變化的,會從起飛前的1個大氣壓降到巡航時的約0.6個大氣壓,降落時再慢慢增加到1個大氣壓。如上文所述,鋰是非常不穩定的金屬,在這種環境下充電寶中的鋰電池會產生變化,此時如果使用充電寶,容易發熱、增加自燃的概率。若旁邊存在易燃物品,則后果不堪設想,因此在飛機上是嚴禁使用充電寶的。
充電寶有多危險
行業專家指出,充電寶的危險來源于內在的鋰電池芯,使用不當、跌落、受外力擠壓/刺穿等都可能造成意外。充電寶掉入座椅縫隙時,乘客應尋求機組人員幫助,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取出。乘客自行調整座椅,使充電寶受到擠壓,繼而引發事故。
2015年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的測試顯示,充電寶在撞擊和擠壓中很容易引發安全問題,如起火、爆炸等。沖擊、擠壓實驗基本上模擬了飛機在起飛顛簸推動中,充電寶可能會遇到的情況,雖然充電寶在飛機行李架上被擠壓的力度不會像實驗中這么強勁,但也不能大意。尤其是一些三無充電寶、非正規渠道生產的不合格充電寶,更容易存在質量隱患,尤其在飛行中,更容易發生安全事故。
溫馨提示
為了確保航班行程安全舒心,旅客在攜帶充電寶乘機時,需要注意:
1、不要攜帶超出額定容量或無標志、無說明、無生產信息的充電寶,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2、切勿將充電寶放入托運行李內。隨身攜帶時,注意不要與手鏈、鑰匙等金屬物品以及尖銳物品放在一起,以免發生意外短路;
3、在飛行途中,出現意外情況一定要第一時間求助機組人員,不要擅自處理。比如充電寶、手機調入座椅縫隙,切不可自行操作,以免調整座椅時擠壓到充電寶,引發起火等,應求助機組人員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取出。如果充電寶出現自燃現象,要第一時間報告,由機組人員進行專業的處置,避免讓自己及其他旅客受到傷害,甚至危及飛行安全。
4、最后強調一下,切勿在航班飛行途中使用充電寶。
寫在最后
良好的乘機環境需要旅客與機組人員共同來維護,作為旅客,乘坐飛機出行還需遵守相關的規定,妥善保管充電寶等個人設備。從網上傳播的很多起涉及充電寶事故的視頻來看,在機組人員全力以赴的進行處理冒煙或起火的充電寶時,邊上往往有很多旅客圍觀、不停用手機拍攝。實際上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一方面可能會導致旅客自身受到傷害,另一方面會干擾到機組的處置,影響飛行安全。正確做法是聽從機組人員的指令,坐在座位上系好安全帶。
來源: 航空知識公眾號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