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熱!熱!
今年我國高溫悶熱天氣頻現
不少人吐槽
坐著不動大汗淋漓
隨便一動汗流浹背
更有人調侃
出門5分鐘,流汗2小時……
然而
還有一些小伙伴
不管天氣再怎么熱
都不怎么出汗
于是
關于出汗的各種說法
都流傳了起來
有人說
多出汗是好事可以“排毒養顏”
也有人說
不出汗的人比出汗多的人身體更好
那么
這些傳言哪個是真哪個是假?
出汗是件常事
但是汗多、汗少可是門學問
今天
我們就來把出汗這件事
一次說清楚
為什么會出汗?
出汗是人體排泄和自我調節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排汗方式主要分為溫熱性出汗、精神性發汗、味覺性出汗、運動性出汗4種。
一般情況下,人體排出的汗液是無色透明的,并且沒有嚴重異味。
汗液的成分主要是什么?
汗液的成分有水分、氯化鈉、鉀、乳酸、尿素、氨、氨基酸、蛋白質、蛋白水解酶、組胺及前列腺素等,其中水分含量高達99%以上,其他物質為0.5%~1%。
出汗多少由什么決定?
一個人出汗的多少主要由環境溫度、遺傳、新陳代謝、胖瘦、情緒等多種因素決定。某些特殊時期,例如更年期、孕期等也會影響人體出汗量。
1
環境溫度
人體的體溫一般為36~37℃之間,外界環境溫度過高會導致體溫升高,此時人體會通過皮膚出汗散熱來調節體溫,避免體溫過高或過低造成健康損害。
2
遺傳
出汗的多少和汗腺密切相關,但每個人的汗腺數量和分布位置并不相同,通常汗腺多且發達的人更容易出汗。
3
新陳代謝
新陳代謝快并且愛運動的人,一般情況下會比新陳代謝慢、不愛運動的人出汗多。此外,年輕人也會比老年人更容易出汗。
4
胖瘦
胖人脂肪含量高,脂肪有保溫作用,而且導熱性較差,不容易散熱,脂肪越厚越難散熱,當體內代謝產生的熱量難以散發時,人體則會通過出汗來散發體內熱量。
5
情緒
人在緊張、激動時,交感神經會隨之興奮,此時汗腺分泌會增多,從而引起身體出汗變多。
6
特殊時期
除了以上因素會影響人體出汗多少之外,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時期,人體的出汗量也會發生變化。
例如,孕期時孕婦的汗腺功能會增強,汗腺分泌旺盛會導致出汗增多。
一些女性在更年期時,體內性激素水平會發生變化,可能也會引發汗多、自覺發熱、心跳加快等癥狀。
前文提到,多數人的出汗多都是生理性的,與疾病無關。但需要注意的是,異常大量出汗、怎么熱都不出汗或者汗液顏色、氣味發生很大變化時,也可能意味著是某些疾病的前兆,需要引起重視↓
1
異常暴汗
因每個人體質不同,“出汗多少才算過多”并沒統一標準。
但如果你突然出汗量激增,或者在不該出汗的環境里大汗不止,就要提高警覺了。
例如說,安靜的在空調房里吹著空調、吃著西瓜、追著劇卻鼻翼冒汗、滿頭熱氣、頭發濕透,或者在正常室溫下,汗多得能把床單被褥浸濕,此時,可以看出這汗出得多少顯得有些不正常了,**可能是多汗癥,也可能是身體出現了某些疾病,**例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糖尿病、嗜鉻細胞瘤、低血糖等,這些疾病患者大多都有動輒大汗的癥狀表現,如果出現這些異常情況,建議及時去醫院檢查。
2
怎么熱都不出汗
汗腺較少或不發達的人,排汗較少通常屬于正常現象。
但如果在高溫下或劇烈運動后,身體很熱但卻也不出汗,此時則需要考慮是否患上了無汗癥、少汗癥、甲減等疾病了。
另外,還要警惕是否是患上了致命的熱射病,熱射病就是重度中暑,如果搶救不及時,死亡率可達70%左右。
3
汗臭、有顏色
正常情況下,人體排出的汗液沒有嚴重異味,并且無色透明。
如果汗里出現顏色,例如黃汗、紅汗、綠汗、黑汗,或者出現嚴重腥臭味或特別黏稠時,建議及時前往醫院檢查,由醫生綜合判斷后進行診治。
結論
出汗多少與體質強弱無關,出汗排出的99%是水分,并沒有排毒養顏的功效。
如果因運動或某些環境因素一次性大量出汗時,建議及時補水,以免身體電解質紊亂,導致脫水、低鈉血癥、休克等。
如果在正常室溫下,坐著不動也狂流汗不止,警惕是否為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糖尿病、嗜鉻細胞瘤、低血糖等疾病。
如果在高溫或劇烈運動后,感覺身體很熱卻怎么也不出汗,當心是少汗癥、無汗癥,更要小心是致命的熱射病。
總之,一旦異常出汗情況嚴重或伴隨其他嚴重表現時,要及時就醫。
作者:鐘艷平
審核:程 芳 河北省邢臺市人民醫院 皮膚科 主任醫師
文章由“科學辟謠”(ID:Science_Facts)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來源: 科學辟謠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