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賈凌云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主任醫師
審核:華揚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主任醫師
對于出現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醫生會建議他們做腦-頸血管超聲檢查,在臨床工作中,這種檢查已經成為腦-頸部血管疾病篩查的首選方法。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一、腦-頸血管超聲檢查及其作用
腦-頸血管超聲就是顱腦與頸部血管超聲,簡稱腦-頸血管超聲,是采用超聲成像技術檢查顱內血管和頸部血管的方法。其特點是無創、便捷、經濟、可重復操作。
腦-頸血管超聲檢查在腦卒中診斷、治療及隨訪中的作用日益顯現。同時,作為腦卒中高危人群早期篩查與診療評估的重要手段,它也是腦卒中防治適宜技術之一,因此在臨床上被廣泛使用。
腦-頸血管超聲檢查的廣泛應用,既有利于拓展頸動脈超聲、經顱多普勒超聲的臨床應用范圍,提升其臨床應用價值,也有助于對高危人群進行術前篩查、精準評估及術后隨訪。
二、腦-頸動脈超聲檢查的目的及針對人群
對患者進行腦-頸血管超聲檢查的一個重要部分是腦-頸動脈超聲檢查,而腦-頸動脈超聲檢查的主要目的是檢測顱內動脈和頸部動脈是否存在狹窄及閉塞性病變,并評估血管側支循環的代償情況。針對不同時期的腦血管疾病患者,其檢查目的也不盡相同。
①早期篩查腦血管疾病,利于發現病變,有助于早期治療。
②對于存在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冠心病、超重、長期吸煙及有既往患腦卒中病史的人群,應進行腦-頸部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篩查,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③對于已經篩查出患有腦-頸血管狹窄或閉塞性病變的患者,通過檢查做好隨診,能夠及時觀察治療的有效性。
④對于即將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通過腦-頸動脈超聲檢查可以給予全面的術前評估,為臨床提供診療相關的客觀信息。
⑤如果是接受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治療的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實施腦-頸動脈超聲檢查,可有助于患者的安全監測,為生命保駕護航。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那么,在進行腦-頸血管超聲檢查時,哪些患者需要及時進行腦-頸動脈超聲檢查呢?
1.有明顯癥狀的患者
①一側上肢或下肢感覺麻木、無力,說話言語不清。
②視覺出現異常。由于某種原因導致短暫性失明(也就是一過性失明),或者完全單眼失明。
③有頭暈、惡心、嘔吐,走路不穩且不能走直線,出現吞咽困難或嗆咳等。
④暈厥。突然不明原因地暈倒或摔倒,有短暫性意識不清的現象。
⑤雙側上肢脈搏不對稱。
2.無明顯癥狀的患者
研究表明,無癥狀頸動脈狹窄的患病率為2%~18%。所以,年齡在40歲以上且合并3項及以上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脂血癥、冠心病,吸煙、長期缺乏運動、超重等)的患者應進行腦-頸動脈超聲檢查。
3.有相關癥狀的年輕人
年輕人相對于老年人患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較小,如果沒有癥狀,沒有必要常規接受腦-頸動脈超聲檢查。但是,腦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腦卒中的發病有年輕化趨勢。此外,年輕人相對于老年人,在腦卒中病因學方面有一些特殊性,因此,年輕人如果有相關腦缺血癥狀,如一側肢體發麻無力、言語不清、視物雙影、單眼一過性失明、頭暈等,需要及時檢查,以盡快判斷是否存在腦血管病變。
三、腦-頸血管超聲檢查前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患者在做腦-頸血管超聲檢查前,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
①攜帶既往的影像檢查資料,包括頭部計算機體層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提前向醫生提供既往腦卒中的相關病史及病程時長。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②做好個人準備。檢查前,患者要注意面部、眼瞼、耳屏前不要涂抹化妝品,同時去掉頸部裝飾物,盡量不穿高領衣衫。
③正常進食,適量飲水。避免因血液黏稠而導致顱腦血流速度降低,影響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尤其是老年患者更要注意這一點。
腦-頸血管超聲檢查雖然能及早發現腦卒中的早期癥狀,以便及時采取治療措施,但是患者的日常預防更為重要,要通過改變不健康的生活行為及不規律的生活習慣,達到預防腦血管疾病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楊敬,宋林子,華揚.腦-頸血管超聲一體化評估促進卒中中心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醫藥導報,2021,18(36):193-196.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