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弟弟發現我爸買了兩瓶“治療”糖尿病的保健品,就打電話跟我說,我一聽有點錯愕。
我父親有高血壓和糖尿病,不過一直用藥控制的挺好。我本人是醫生,而且是經常做科普的醫生,沒想到這一次燈下黑了。我父親雖退休多年,但他既不缺醫,又不少藥,而且能隨時從我這里獲得醫療信息,我真不理解他為啥還要買這些玩意。
我父親80多歲,年輕時從事文藝創作,也算是文化人。而且也比較開明,前兩年我母親去世前,兩位老人商量好去世后不回老家安葬,不買墳地,等百年后都把骨灰撒到大海中,像我父母這樣看淡身后事的老人其實并不多見。
我父親現在還能手機聊天,網上購物,發朋友圈,發短視頻,還經常寫點東西發到家族群中。
可就是這樣有點文化、比較開明、還不糊涂的老人,也被保健品忽悠了。
平時醫務同行們聊天,也說起過家里老人被保健品忽悠的情況。大多數醫務人員是排斥保健品的,對自家老人不顧反對而服用保健品的情況很是無奈。
有時候你不得不服,保健品的營銷能力實在是太強大了,簡直無孔不入,現在都滲透到醫生家的后院了。
保健品把自己包裝成藥品,卻不受藥品條款的管制,這是它大行其道的“法寶”。
一個正規藥品,治療什么疾病,副作用如何,有什么禁忌癥等,都有充足的研究證據,而且從研發,到上市,再到臨床使用,都時刻受到嚴格監管。而保健品卻不一樣,療效信口開河,售賣無拘無束,用狂轟濫炸的宣傳給人一再洗腦,不怕你不上道。
健康是老年人的“癢癢肉”。年齡越大,對身體的擔憂越重,對健康的需求也越迫切,有關健康產品的消費也就越不理性。保健品就是利用這種心理去忽悠老年人的。
寬松的銷售市場,缺失的監管法律,以及傳統文化對“保健”的膜拜,使保健品前仆后繼,一個品牌倒了,更多的新品牌迅速成長。
疾病是人類面對的自然現象,我們必須接納。
有病就治療,沒病不要亂用藥。
有效的治療藥物都是經過審批的,沒證的“藥物”和保健品都是騙人的。
好好吃飯,好好睡覺,保持好心態,適當運動,就是世上最好的保健品。
幸運的是,我父親還沒有用那個藥,一聽我們勸說就銷毀了。
來源: 李青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