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人有三急”,但卻沒說比“三急”更急的,是怎么急也拉出不來!
數日沒有大便,突然有了便意,蹲坑蹲到兩腿發麻,氣喘吁吁,用力到腸子都要出來了,卻都難以產下一粒“果實”。
好不容易有了些“進展”,可這時已經沒有力氣再使勁兒了。
沒錯,這就是便秘的表現,再總結一下:排便困難或排便次數減少(每周排便少于3次)、糞便干硬。排便困難則包括排便費力、排出困難、排便不盡感、肛門直腸堵塞感、排便費時和需輔助排便。如果有以上表現,很遺憾地通知各位便友們,這就是便秘實錘了。
那么,便秘是如何產生的呢?中醫認為:人的腸道就像一條河,而糞便就是一艘小船。也就是說,要想正常排便,就必須保證河流環境正常,如果河流動力不足(氣血陰陽虧虛)或河流環境異常(寒、熱、氣滯),都會導致便秘的發生。因此,不考慮陰、陽、表、里、寒、熱、虛、實,機械的使用通大便的藥物是錯誤的。
便秘雖然可怕,但也不是無招可破,一方面我們可以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吃夠蔬菜水果、每天多喝水,堅持鍛煉,另外還有一些實用的小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排便:
1. 摩腹:
仰臥在床上,屈曲雙膝,兩手搓熱后,左手平放在肚臍上,右手放在左手背上,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按揉。每日可自行按摩2-3次,每次至少10分鐘。需要注意的是:按摩時,手法要柔和、均勻,由輕到重,切不可用力過重。腹部按摩要達到最佳效果,應在排空小便后,肚子不太飽又不太餓的情況下進行。
1. 穴位按摩: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穴位(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旁開一橫指),具有良好的雙向調節作用,按摩時,兩膝關節自然伸直,用拇指指腹按在同側的足三里穴上,適當用力按揉1分鐘,感覺酸脹為度。另外,還可以足三里為基點,每天循著足陽明胃經敲打200次。早上7~9點是胃經經氣最旺的時間,若在此時按摩可增強療效。
如果在應用了這些常規的小方法仍不能緩解癥狀,那就需要到醫院,請專業醫生來診斷,特別是要排查可能還沒發現的那些“報警”信號。
(圖片素材來自網絡)
供稿:吳遠 審稿:劉煒宏
來源: 中國針灸學會科普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