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默琳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審核:張 捷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主任醫師 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委
“大夫,多虧了這安眠藥,吃上我就能睡了”
“吃了一輩子安眠藥,離開它我可真活不了”
“我吃了安眠藥感覺腦子變慢了,記憶力也不行了,怎么辦啊”
“我聽說安眠藥和毒品似的,吃了上癮停不了,我再難受也不敢吃”
……
安眠藥,拯救了無數失眠者的不眠之夜,卻被貼上了“上癮”“副作用”“損害記憶”等負面標簽。很多人愛著,也恨著安眠藥,離不開它卻又每時每刻都想擺脫它。安眠藥究竟是“何方神圣”?是拯救睡眠的天使,還是偷盜健康的魔鬼?怎樣才能合理地借助安眠藥找回甜美的夢鄉呢?
圖1 安眠藥,天使還是魔鬼?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一、安眠藥的種類
安眠藥是一類具有鎮靜、安眠作用的藥品,通過阻滯網狀系統等大腦功能區的激活來促進睡眠。安眠藥可分為短效、中效、長效。短效安眠藥起效快,代謝時間短,主要適用于入睡困難患者,避免次日困倦、昏沉等宿醉現象。中、長效安眠藥可延長總睡眠時間,減少夜間覺醒次數,適用于睡眠維持困難的患者。部分藥物同時有抗焦慮作用。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次日白天困倦、頭暈、遺忘、口苦、跌倒、長期使用引起的依賴和耐受等。
二、如何合理應用安眠藥
為達到良好的效果并避免不良反應,要重視安眠藥的合理應用。在藥物的選擇上需遵循個體化的原則,首先,根據每個患者失眠的特點進行選擇,如入睡困難患者宜短效藥物,早醒患者宜中長效藥物,睡前煩躁多思者宜應用抗焦慮作用的藥物。其次,應結合患者年齡、基礎病、肝腎功狀況、既往用藥情況選用合適的藥物,以減少不良反應。要注意兒童、孕婦、哺乳期女性、嚴重肝腎功損害、重度睡眠呼吸暫停、重癥肌無力患者不宜服用安眠藥。藥物治療要從小劑量開始,達到有效劑量后就不要隨意調整藥物劑量。另外,要注意按需、間斷給藥。每周服藥3~5天,而不是每晚連續用藥。需長期藥物治療的患者,在上床后30分鐘仍不能入睡時可服藥;第二天白天有重要工作或事情時可于睡前服藥;比通常起床時間提前≥5小時醒來,且不能再次入睡時可服藥。持續用藥的時間盡量不要超過4周。如果睡眠狀況始終不見好轉,應及時復診,定期評估,采取間歇治療方案。
圖2 合理應用安眠藥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失眠不僅影響人們白天正常工作生活,還會誘發或加重心臟疾病、高血壓、糖尿病、情緒紊亂、免疫功能失調。因此,部分長期失眠患者因懼怕安眠藥不良反應而拒絕服用,采取“硬扛”的做法并不可取。在合理的劑量范圍和持續時間內服用安眠藥是安全、有效的。合理應用安眠藥不僅能夠幫助我們盡快改善睡眠狀況,減少因失眠帶來的健康損害,還可有效避免疲乏、遺忘、依賴等安眠藥的不良反應。如果您是失眠的患者,請不要害怕抗拒安眠藥,它不是偷盜健康的魔鬼。如果能夠及時就診,做到定期評估、合理用藥,安眠藥能夠成為您重獲健康睡眠的好幫手。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