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一直給人神秘莫測的感覺,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超70%的面積,是天氣和氣候的主要驅動力,海洋溫度的一個細微波動,都有可能導致世界各地的天氣氣候發生劇烈的變化。不過有的網友就說了,如果海洋三千米以下的生物全滅絕了,會對我們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撇開別的不說,海洋會被各種動植物尸體堆滿,然后引發全球性的災難……今天來和大家聊聊關于生物的話題。

01,生物的范圍有多大?

其實我想人們在談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定沒考慮過生物這個概念有多龐大。王八犢子自然是生物,但是花花草草也是生物,而更龐大的生物類群是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這些生物承擔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分解,分解自然界中各種“遺體”或者“生物碎片”,比如落葉,比如落紅,比如鯨落(據說被文藝青年十分推崇)等等

而如果沒有這些個微生物分解者的話,那么自然就會存在很大的問題。

最典型的就是當年植物在登陸地球的時候,他們光顧著光合作用了,從而導致地球的氧含量快速上升,但同時帶來問題就是導致自然界的二氧化碳被植物給呼吸差不多了沒了(光合作用的就是吸收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植物就開始大量的死亡,然后地球上全是植物尸體。

如果你穿越到那個時候,你看到地球可能是一片非常沒有生機的地方。好在這個時候地球上的微生物開始大規模的進化,主要是真菌類,他們可以大量的分解植物的遺體然后產生二氧化碳,從而讓這個循環恢復過來,于是地球的氧氣含量才能維持到一個相對恒定的范圍之內。這就是植物界的第一次大危機。

02,再談光合作用

我們來回顧下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光+水+二氧化碳=葡萄糖+氧氣

這個公式里,光來自太陽,水地球很多,而一個核心制約因素,二氧化碳,成為了勒在植物脖子上的一個繩索。

那個時候的植物,瘋狂地吸收二氧化碳,結果呢,**地球的二氧化碳不夠用了!!!**霧草,什么鬼,二氧化碳不夠用了?沒錯,看到今天的溫室效應,你是不是覺得很離奇?

但是事實就是這樣,地球上的二氧化碳不夠光合作用了。植物靠吃二氧化碳為生,一旦二氧化碳沒有了,那植物就無法維持了,于是地球上第一次危機就這么誕生了。無數植物死亡了。

而這個時候,有部分植物開始尋找新的路徑,于是葉子開始登上了舞臺(一定要記住進化論的核心哦,突變是隨機的,選擇是有方向的。回到這里,葉子是隨機出現的,而低濃度二氧化碳僅僅是一個自然選擇過程,二者不存在最直接的因果關系)另外,這里的圖片是被子植物,出現在侏羅紀,更早的是裸子植物。藻類-苔蘚-蕨類-裸子-被子

葉子的出現,是植物進化史上偉大的一頁。因為葉子的出現,從此植物再也不依靠樹干和枝條來進行光合作用,而是用葉子來進行光合作用。

植物的葉子使得植物光合作用的范圍,增加了幾百萬倍以上。而且葉片可以更好的利用空氣中稀薄的二氧化碳來進行光合作用。

于是,植物存活下來了。

03,如何解決二氧化碳?

雖然植物存活下來了,但是,悲劇還在上演。因為葉片的出現,使得植物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他們的確存活了,但本質上,地球的二氧化碳還在持續減少,而且再加速減少(吸得更猛了),如果沒有新的二氧化碳來源,那么,植物將全部死去,或者,換成其他的氣體,比如,固氮。

然而,這個時候,真菌拯救了地球,這個內容可以參考巴甫洛夫大神的作品。

也許在最初的時候,誰都沒想過去分解過植物纖維,動物的胃也不行。大量的植物尸體,那就是一個垃圾天堂。直到有一天,地球已經無法承載了。而真菌開始大展拳腳,他們分解了植物,使得碳循環成功地流轉起來,補充了最后缺失的一環。

這就是今天的綠色世界。

來源: 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