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學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將課堂學習與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2023年7月,在中國作物學會特用作物專業委員會和四川農業大學油茶研究團隊指導下,在四川農業大學鄉村振興實踐專項雷波項目支持下,云木紀科普工作室前往馬湖鄉大杉坪村開展了“油茶主題”科普支教與助農調研社會實踐活動。

大杉坪村位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是位于黃瑯鎮的彝族生態移民村寨,所處的馬湖地區是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地質公園,也是國家4A級景區和國家濕地公園。在當地有成片野生油茶林,其中不少野生紅花油茶更是四川罕見。本次實踐中團隊跋山涉水、深入原始森林,針對本地野生油茶資源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發現雷波原始密林野生油茶樹分布廣泛,生長有紅、白花兩種。紅花油茶樹樹干粗壯、根深葉茂(周長約120|127 cm,半徑約28|35 cm);白花油茶樹株普遍矮小,不少樹木樹高僅155 cm左右;由于缺乏管理和維護,樹木普遍存在病蟲害。本次實地考察對當地野生油茶資源的生長情況和分布情況等做了科學記錄,為后續種質資源的收集和保護奠定基礎。

面向當地村委、馬湖旅游管理局和村民開展了問卷和采訪調研,整理并分析了大家對油茶認知情況、對于新產業新技術的接受情況、以油茶產品帶動農旅結合的可行性。團隊還向受訪人員針對油茶的發展前景、種植技術、產品開發等進行了簡單科普,并且將四川農業大學油茶研究團隊以茶油和油茶花葉、果殼中提取的活性成分開發的產品,例如香皂、口紅、面膜等進行展示,極大地增強了當地民眾發展油茶產業的信心。

大杉坪村文書銀子拉達和駐村干部祖立義介紹了當地油茶種植、采收情況以及病蟲害等問題。馬湖旅游管理局副局長蘇史古介紹了馬湖旅游業發展情況,經過多次探討,就實驗室已研發的口紅、香皂、乳液等油茶產品達成項目合作意向,成功簽訂合作協議,共同開發“馬湖油禮”系列產品,期望能通過校地、校企合作發展特色品牌和產品,帶動當地的農旅結合。本次合作也為油茶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產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與大杉坪村駐村干部合影 與馬管局副局長蘇史古合影“這次實踐相當艱苦,來馬湖沒有直達車輛,經過6個多小時各種轉車才能到達。去原始森林調研也很辛苦,很多地方都沒有路,全靠向導指引。不過馬湖風景非常迷人,村民也很熱情,大家都迫切希望能夠通過農旅結合走上致富路,對于油茶等特色產業的開發意愿強烈,后續我們將在導師的指導下對調研結果進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完善合作方案,希望能以油茶真正為馬湖致富加油!”隊長王利萍說到。團隊還開展了為期3天的科普支教活動,在油茶團隊周莉君老師的指導下,團隊設計了德智體美勞一體化的支教課程,并對油茶知識和產品制作進行了科普,支教中還邀請了華南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山西大學、河南大學等9所高校的科普團隊為雷波兒童錄制了專屬科普短片,贈送了學員《川農蝴蝶圖冊》和部分油茶產品。支教課程大受好評,收獲了很多可愛的感謝小紙條。彭清原同學表示:“為了設計好課程,我們2個月前就開始做準備,并在社區實踐后進行了優化。最近也每晚開會討論白天課程的得失,總結經驗。雖然辛苦,但很充實,感覺授課效果在不斷提升,感受到學生的喜愛和進步,真是覺得時間太短了,希望下次還能多開展這樣的活動,為邊遠地區兒童帶來更多有趣、有用的知識。”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云木紀科普支教與助農實踐團隊切實將理論聯系實際,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實踐,將川農大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青春之我,知行合一振三農。此次社會實踐的開展,讓大家感受到了生逢盛世,肩負重任;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未來,新時代的青年要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奮發有為,以昂揚的姿態追逐青春夢想、貢獻青春力量。茶油口紅小樣

馬湖油禮口紅包裝設計

油茶多酚皂

來源: 中國作物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