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專家:李彩虹,烏魯木齊市第一人民醫院、主管技師(營養)、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新疆營養學會會員

審核專家:孫高峰,新疆營養學會副理事長、烏魯木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醫學博士、新疆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自治區自然科學專家庫成員,中國注冊營養師

陳欣樂,原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衛生主任醫師、自治區科協科普專家、中國注冊營養師、新疆營養學會第五屆理事

民以食為天,食物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但也可以引起嘔吐、腹瀉等不適癥狀造成食物中毒。因為,餐桌上這些常見食物可能暗藏“毒素”,掌握正確的食用方法,才能在這個美好的季節里,安心享受食物帶給我們的那份快樂。

一、野生蘑菇

2022年6月,四川宜賓一男子撿蘑菇回家炒菜吃怕中毒,烹飪時還“警惕”地往鍋里丟了銀鐲子“試毒”,結果還是中毒被送進了醫院……(源自搜狐網)

中毒分析:

由于毒蘑菇的外觀與食用菇沒有明顯的區別,難以鑒別,常因誤食引起。像熱搜當中用銀器去檢驗野生菌是否有毒的做法也沒有科學依據。蘑菇毒素多為生物堿,不能與銀器發生化學反應,不能產生顏色變化。

預防方法:

◆提高安全意識,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一定不要嘗試。陰暗骯臟處生長的、顏色鮮艷的、形狀怪異的、分泌物濃稠易變色的漂亮蘑菇多數都有毒。

◆不購買來源不明、辨識不清種類的野生蘑菇;不食用混雜的野生蘑菇。

◆菜店購買的可食蘑菇,不宜擱置太久,蘑菇腐爛變質時,會有腐爛、霉味、化學味,觸摸蘑菇體會有軟腐爛現象,觀察黑斑、長綠毛等,這樣的蘑菇不能吃。

二、土豆(學名馬鈴薯)

2016年12月,信陽市光山縣一學校被曝有數十名學生食物中毒后,查明竟因食用發芽、變質的土豆引起。(源自環球網)

中毒分析:

土豆發芽、變綠部位,容易產生一種毒素,學名叫龍葵堿。一般進食后0.5~2小時發病,首先表現為咽喉及口內刺癢或灼熱感,隨后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重者可出現失水、電解質紊亂等癥狀。部分患者可出現血壓下降、呼吸困難等癥狀,少部分患者會出現昏迷、抽搐、中樞神經麻痹現象,重癥者可因心力衰竭或呼吸中樞麻痹而致死。

預防方法:

◆土豆應貯存在低溫無陽光直射的環境,防止發芽,一般儲藏溫度在4℃比較適宜。

◆不吃發芽較多或有黑綠色皮的土豆。

◆如果只有一個芽,應深挖去芽眼及附近的皮肉,并將變紫的表皮削除,然后將削好的馬鈴薯浸泡半小時以上,可使剩余龍葵素溶于水中。在烹調時放些醋,也可以破壞龍葵素,降低龍葵素的含量。

三、四季豆(在新疆叫做豆角)

2016年6月,廣西某學校發生因食用未煮熟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為此,廣西食藥監部門重申——學校食堂禁止購買加工四季豆。(源自廣西新聞網)

中毒分析:

四季豆中毒多發生于集體食堂,冬春季節高發,是最常見的食物中毒類型之一。能引起人體中毒的主要是其含有的皂素、血細胞凝集素等天然毒素。皂素含于豆莢中,對人體消化道黏膜有較強的刺激性,可引起胃腸道癥狀;血細胞凝集素含于豆粒中,具有凝血作用,能引起劇烈嘔吐。

預防方法:

◆最好不買、不吃不新鮮的四季豆。

◆加工前,最好把四季豆兩頭的尖及莢絲去掉,因為這些部位含毒素較多。

◆烹調加工四季豆時,只要把四季豆煮熟燜透就可以破壞毒素。如用水焯時,需使四季豆失去原有的綠色、生硬感和豆腥味;炒四季豆時,可加適量的水,蓋上鍋蓋,保持100℃小火燜上10余分鐘,并用鏟子翻動,使它均勻受熱,切忌急火短時嫩炒。

◆每次烹飪量不得過大,建議每一鍋的量不超過容量的一半。

四、酸菜

2022年8月,廣東母女吃了自制酸菜,中毒進ICU搶救20天!經歷了嚴重感染、膿毒癥休克,最終搶救成功,實屬不易。(源自新聞坊)

中毒分析:

這次檢出肉毒桿菌的泡菜壇已經用了6年,他們定期向壇中添加蔬菜、食鹽然后密封浸泡。肉毒素是一種專性厭氧菌,只能在厭氧環境里繁殖,而在有氧環境中只能以芽孢的方式存在,該患者家中的泡菜壇則完美符合了肉毒素產生的要素。肉毒素為目前最劇烈的神經毒素,被定義為A級生物恐怖制劑,少量即可致死,在新疆家庭自制發酵豆制品、自制發酵面制品等是常見的肉毒中毒食品。

預防方法:

◆食品制作、加工以及保存過程必須干凈衛生。

◆食用發酵類食品、冷凍食品、罐頭食品,務必要充分加熱。

◆腌菜時所加鹽的含量應達到12%以上,至少需腌制20天以上再食用。

◆吃酸菜時,搭配綠葉菜一起食用。

◆盡量避免自制的發酵豆制品、自制的發酵面制品。

五、花生

2019年8月,杭州都市快報報道,一對夫妻疑似吃了霉變的花生后中毒被緊急送醫,老婆搶救無效去世。(源自杭州網)

中毒分析:

花生霉變后易產生黃曲霉毒素,該毒素具有強致癌性,1993年就被世衛組織癌癥研究機構劃定為Ⅰ類致癌物。黃曲霉毒素的LD50(半數動物致死量)為0.249 mg/kg,其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能引起急性中毒死亡。霉變的花生、瓜子、核桃、玉米、大米、小麥等谷物以及油料中都易含有該種毒素。

預防方法:

◆低溫干燥儲藏,防止發霉。當堅果、谷物類如果長霉變質了,要堅決扔掉,千萬不要吃。

◆萬一不小心吃到壞花生時,盡量吐出來,再漱口漱干凈。

◆花生種類盡量選擇烘干型,不選花生醬和煮花生,因為烘干的花生有沒有霉變容易判斷,吃到一顆壞的,我們就不會吃了。如果是水煮的,好的壞的摻在一起,不僅難以判斷,黃曲霉毒素還會擴散,污染好的花生,所以花生最好不要煮著吃。

六、杏仁

《甄嬛傳》的第68集中,就曾有這一“橋段”:“陵容私下與甄嬛相見,道出多年來自己與甄嬛等人的恩怨情仇。陵容瘋狂吞食杏仁致死,臨死前告誡甄嬛“皇后,殺了皇后”,甄嬛不解。”那么你了解嗎?(源自知乎)

中毒分析:

陵容的死亡是因為吞食了大量的苦杏仁,苦杏仁中的有毒成分來源為氰甙,為劇毒。苦杏仁致死量約為1g,小兒食用10~20粒,成人40~60粒苦杏仁即可中毒。含有氰甙類的食物還有桃仁、李子仁、銀杏、亞麻籽、葡萄籽等。中毒后會出現口中苦澀、流涎、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心悸、四肢無力等,較重者胸悶、呼吸困難、呼吸時可嗅到苦杏仁味。

預防方法:

◆勿食苦杏仁、苦桃仁等,盡量選擇炒熟的果仁。

◆若不小心吃到苦杏仁,一定要及時吐出來,并反復漱口,直至口中無殘渣為止。

◆銀杏成人食用10個/天、小孩2~3個/天。

◆亞麻籽食用前要長時間浸泡,用水反復洗,然后在200℃下炒20min使酶失活除去毒素方可食用,食用時不超過4g/次、16g/d是安全的。

七、青皮紅肉魚

2017年,某市的趙先生在食魚后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面部、胸部及全身皮膚潮紅和熱感,全身不適,立即前往醫院就診。該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是因為趙先生食用了不新鮮的青皮紅肉魚導致了組胺中毒。(源自搜狐網)

中毒分析:

海產魚類中的青皮紅肉魚,包括如金槍魚、秋刀魚、青魚、沙丁魚等,當魚體不新鮮時,大量微生物可使魚體產生組胺。組胺是生物胺中毒性最大的,過量的組胺會導致頭疼、消化障礙及血壓異常,甚至會引起神經性毒性。

預防方法:

◆不買魚眼變紅、顏色發暗、肉無彈性的魚,避免食用不新鮮或腐敗變質的魚類食品。

◆魚類食品必須在冷凍條件下貯藏和運輸,冰鮮魚類應貯存在4℃或以下,冷藏魚類則貯存在-18℃或以下。

◆買魚后要及時進食或將魚腌制。對于易產生組胺的青皮紅肉魚類,家庭在烹調前可采取一些去毒措施。首先應徹底刷洗魚體,去除魚頭、內臟和血塊,然后將魚切成兩半以冷水浸泡幾個小時。

八、貝類

2019年,河北省發生多起因食用海虹引發麻痹性貝類毒素中毒事件。為此,河北省、大連、青島、舟山等沿海地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部門,每年都會定期發布貝類相關的消費警示。(源自燕趙都市報、人民資訊等)

中毒分析:

貽貝、蛤類、螺類、牡蠣、扇貝等,是大家十分喜歡的海產品。不過,一旦貝類在生長的過程中,吞食有毒的藻類后,其所含有毒物質即進入貝體,人食用之后可導致中毒,嚴重者可危及生命。有研究結果顯示,我國貝類中重金屬、有機污染物、貝類毒素以及致病性有害微生物是主要的安全隱患。

預防方法:

◆注意有關部門發布的赤潮信息,不食用赤潮水域內的貝類,春、冬兩季最好少食貝類食品。

◆不建議生吃,吃之前一定要做熟。

◆食用貝類時,要除去其內臟,因為麻痹性貝毒在消化腺、鰓部、裙邊、性腺等部位含量較多。

◆吃肉即可,避免喝湯,“麻痹性貝毒”本就是一種“水溶性生物毒素”,這種毒素會在烹煮的過程中逐步溶于湯汁中;湯喝得越多,中毒風險越大。

九、熏烤食品

在匈牙利西部一個胃癌高發地區的調查表明,該地區居民經常食用家庭自制的含苯并芘較高的熏肉,是胃癌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拉脫維亞某沿海地區的胃癌高發,被認為與當地居民吃熏魚較多有關。冰島也是胃癌高發國家,其胃癌死亡率亦較高,據調查當地居民食用自己熏制的食品較多,其中所含多環芳烴或苯并芘明顯高于市售同類制品。

毒物分析:

苯并芘主要由煤炭不完全燃燒產生,新疆的一份調查表明,烤羊肉時如果滴落的油著火燃燒著,其烤肉中的苯并芘含量為100μg/kg左右,遠高于規定的限量標準。其實,除了苯并芘,亞硝酸鹽也是暗藏在燒烤中的一種致癌物,亞硝酸鹽是劇毒物質,成人攝入3克即可致死。一些蔬菜,如菠菜、大白菜、甘藍、韭菜、蘿卜、芹菜、甜菜自身就含有硝酸鹽,若存放于溫度較高處,就容易引起亞硝酸鹽中毒,此外,硝酸鹽或亞硝酸鹽可以讓肉或魚看起來更加新鮮,若人為的加入量過大,也可引起中毒。

預防方法:

◆頻次不要太高、不要暴飲暴食,否則急性胰腺炎容易找上門。

◆吃之前記得擦干凈烤肉簽頂部的黑色物質,不要太燙就入口,食物燒焦的部位一定要舍去。

◆注意食物的選擇,選擇易熟的新鮮食物,盡量避開上文提到的一些自身含有“毒素”的食物。

◆吃燒烤時候,記得搭配適量的綠色果蔬。

餐桌上暗藏著“毒素”的常見食物有很多,除此之外,苦味葫蘆瓜、鮮木耳、鮮海蜇、鮮黃花菜,未成熟的番茄、桃仁等都需要多加留意。掌握正確的食用方法,才能吃得更安心、更健康。

參考文獻:

[1]孫長顥: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第6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07-01].ISBN9787117087384.

[2]孫長顥: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第8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08-01].ISBN978-7-117-24427-5/R.24428.

[3]李明杰,尹軍力,程家球.龍葵素中毒及防治綜述[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4,30(03):74-75.

[4]羅自生,秦雨,徐艷群,徐庭巧,魏云瀟,何良興.黃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代謝和毒性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2015,36(03):250-257.

[5]郭忠,張文德.食品中的氰化物來源及其安全性的研究進展[J].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14,26(04):404-408.

[6]王光強,俞劍燊,胡健,曹利瑞,夏永軍,艾連中.食品中生物胺的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2016,37(01):269-278.

[7]翟毓秀,郭萌萌,江艷華等.貝類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分析[J].中國漁業質量與標準,2020,10(04):1-25.

來源: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