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澇災害過后

經常容易出現一些

傳染性疾病

那么,如何做好洪澇災害

預防性消毒

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呢

(一)環境消毒

對室內外進行徹底的環境清污,在改善環境衛生基礎上進行一次徹底消毒處理,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遷

居家、街道、社區、安置點等場所物體表面、墻壁、地面可采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或200mg/L二氧化氯,或1000mg/L過氧乙酸進行噴灑、擦拭消毒,作用30min,臨時安置點啟用期間每天定期消毒1~2次。

(二)飲用水

1.煮沸是最簡單有效的消毒方式。

2.集中式供水,未被破壞的自來水廠,加強水源水和末梢水的監測。

3.集中供水點有條件的首選凈水消毒設備進行生活飲用水消毒,對臨時集中供水設施、設備,應添加飲用水消毒劑。使用含氯消毒劑處理時,作用30min后,出口水游離氯不應低于0.3mg/L,使用二氧化氯處理時出水口余量不應低于0.1mg/L,可使用市售含量測試紙進行測定,方便快捷。

4.使用槽車(如消防車、綠化工程用水車、灑水車等)臨時供水的,應灌裝符合要求的水,槽車在每天使用前應進行清洗消毒。

5.分散式供水,如直接從江、河、渠、溪、塘、井、涌泉等水源取用水,應采用含氯消毒劑消毒。被洪水污染的水井應立即停止供水,待水退后經徹底清洗消毒恢復災前狀況后方可恢復供水。

(三)餐、飲具

餐、飲具清洗后首選煮沸消毒,煮沸時間應在15min以上。也可使用消毒劑進行浸泡消毒,如用250~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消毒劑浸泡后應以清潔水沖洗干凈。臨時避難所、臨時安置點公共使用的餐飲具每次使用前均應消毒并保潔。

(四)生活用品

家具、衛生潔具、辦公用品等清污后,用濃度為500mg/L的有效氯溶液采用沖洗、擦拭、浸泡方式,作用30min,或采用200mg/L二氧化氯、1000mg/L過氧乙酸、1000mg/L季銨鹽類消毒劑進行消毒處理,消毒時間15~30min。消毒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凈。

(五)瓜果、蔬菜

受淹新鮮的瓜果、蔬菜清洗后可用含氯消毒劑100~200mg/L作用30min,或50~1000mg/L過氧乙酸或酸性氧化電位水作用10min,或5~10mg/L臭氧水作用10min,消毒后均應用清水沖洗干凈。

**(**六)手和皮膚

1.參與災后環境清污、動物尸體處理等工作后均應進行手衛生消毒,可選用碘伏1000mg/L或含醇復合消毒劑原液滴于手掌3mL,兩手搓擦1~3min。

2.因長時間洪水浸泡造成皮膚紅腫、損傷者應及時就醫,也可用碘伏1000mg/L或其它皮膚消毒劑進行涂抹消毒。

(七)垃圾點、公廁

1.對于一般生活垃圾無需進行消毒處理,要求做好衛生管理工作,日產日清。含有腐敗物品的垃圾噴灑含有效氯5000~10000mg/L消毒劑溶液,作用60min后收集并進行無害化處理。

2.對于選擇合適地點挖建的簡易廁所,廁所應建有圍欄和頂蓋,避免雨水漫溢糞便污染環境,廁所內可定時潑灑20%漂白粉乳液以除臭并消毒。當糞便達便池容積2/3時,應及時使用漂白粉覆蓋,表面厚度達2cm,再加土覆蓋,另建廁所。遇有較為分散、野外隨地排便情況,可按糞便量的1:10加入漂白粉,作用24h后再清除。

(八)消毒劑的配制

1.以生活中我們常用的含氯消毒劑84為例,一般市售的84有效氯含量為5%:

  • 將1000ml水(2瓶500ml礦泉水空瓶裝滿水)倒入容器中
  • 在水中加入2礦泉水瓶蓋(10ml)的84消毒液原液
  • 攪拌均勻即為常用的有效氯濃度為500 mg/L的消毒液
  • 如果配制其他濃度,可根據比例調整水或原液的量即可

2.如果是有效氯含量為每片500mg的含氯泡騰片:

  • 將1000ml水(2瓶500ml礦泉水空瓶裝滿水)倒入容器中
  • 在水中加入一片含氯泡騰片
  • 攪拌使片劑完全溶解即為有效氯濃度為500 mg/L的消毒液

一般洪澇災害過后,外環境以清污為主,重點區域清污后再行消毒處理;重點場所室內環境和物體表面清污后消毒,空氣以通風為主;人員密集場所室內環境和物體表面可定期消毒。需要注意的是,消毒劑均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腐蝕性,在配制的過程中一定要佩戴口罩和手套,做好個人防護。最后提醒大家,消毒劑對于預防疾病具有重要作用,但也無需過度消毒,消毒劑濃度并非越高越好。

來源: 惠民縣麻店鎮衛生院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