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的神話中都記載過一場洪水。那不少網友就說了,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中記載的是同一場洪水嗎?

這里先說答案:不是,大禹洪水是因為一場大地震引發黃河被攔腰截斷形成堰塞湖,黃河水被蓄積了6-9個月,形成了大約7倍于98年長江大洪水的量,然后在瞬間崩塌引發了整個北方被淹沒。

這意味著

1,形成原因不一樣,圣經大洪水是由于降雨,而大禹洪水是因為黃河洪水

2,地理位置不一樣,黃河是發源于青海,向東流,而圣經發生地在中東

下面隆重介紹一篇關于夏朝大洪水的讓人愛不釋手的Science文章。

01,夏朝和大禹真的存在嗎?

看到這篇文章時,瞬間驚呆了,興奮之極,專門把文章下下來讀。這里分享給諸位,由于不是地理專業,各位見諒。

圖1:science原文截圖

關于大禹治水的傳說,一直流傳于中國歷史,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無論是上到孔圣人,下到販夫走卒,都口口相傳。

圖2:大禹治水圖

然而一直以來,大禹和夏朝是否存在,經歷了從鯀到禹長達二十多年(鯀9年,禹13年,加上前期,估計22年以上)的洪水是真是假都備受爭議。

而今天這篇文章解讀關于大禹洪水成因的問題。這次發表在science上的文章是一支國際團隊,由南京師范大學的吳慶龍研究員帶領。文章的題目就很驚人。——Outburst flood at 1920 BCE supports historicity of China’s Great Flood and the Xia dynasty。翻譯成中文就是,公元前1920年的洪水傾瀉支持中國歷史大洪水和夏朝

這可是很罕見的直指夏朝存在的頂級文章啊。說明:文章是中國人主筆的,所以,大家看拼音就行了原文簡述如下:

在青藏高原邊界發現了遠古滑坡壩遺址,為此他們模擬重建了這個過程,發現,由于滑坡壩形成了一個超級堰塞湖,而當這個堰塞湖崩塌的時候,瞬間傾瀉而出的洪水灌入黃河,足以造成黃河下游的改道和綿延的洪災事件。

而最為巧合的時候,這次堰塞湖崩潰的時間,和歷史上中原大規模的文化轉移事件時間是吻合的,意味著我們的祖先,在大洪水的時候,被迫大規模遷徙。

02,關于堰塞湖

這個堰塞湖位于青海循化縣,巧合的是,這個地方還有古代的禹王廟。考古發現的這個堰塞湖范圍,大體位置如下圖所示

圖3:整個堰塞湖范圍

積石峽又叫孟達峽,整個峽道長25公里,兩岸大山插云、峭壁聳立,谷中滔滔黃河由西面奔騰而下,水聲湍急,聲震如雷。歷代封建王朝曾在峽口筑積石關屯兵駐守,是明,清兩代為河州衛所轄的二十四關中的第一關。現在這里修了個水電站。

圖4:今天的積石峽

而就是在這里,上古時期形成了一個超級堰塞湖,這個堰塞湖粗略估計的話,縱深1.3公里、高于古黃河河道185~210米,大家想象下蓄水后的三峽水庫瞬間崩塌的情況吧(前提是三峽重力壩不存在,而且長江水道穩定)

圖5:大洪水示意圖,圖中虛線為堰塞湖頂部

而考古發現這個湖的遺址圖(那條白色線)

圖6:大洪水示意圖,圖中虛線為堰塞湖底部

如果我們做一個模擬圖呢?如下圖所示

圖7:大洪水示意圖

這是這個壩體造成的堰塞湖高程圖。由于上游的特殊盆地地勢,這道滑坡壩可將黃河水攔住6~9個月,并形成蓄水120-170億立方米的巨型堰塞湖。這個水量是什么概念,大家知道1975年板橋水庫潰壩事件吧?被評為20世紀最大的科技災難駐馬店水庫潰壩事件,水量是7億立方米。這個堰塞湖是板橋的20多倍。(河南省有29個縣市、1100萬人受災,傷亡慘重,1700萬畝農田被淹,其中1100萬畝農田受到毀滅性的災害,倒塌房屋596萬間,沖走耕畜30.23萬頭,豬72萬頭,縱貫中國南北的京廣線被沖毀102公里,中斷行車18天,影響運輸48天,直接經濟損失近百億元)

圖8:板橋水庫潰壩事件

在考古中,發現了大范圍的、堆積厚度達30米的堰塞湖特質沉積物(DLS),證實了上游地帶曾經存在過如此規模的堰塞湖。

03,堰塞湖會沒過壩頂嗎?

通過對滑坡崩積壩的模擬重建,科學家認為堰塞湖最終會沒過壩頂,并迅速形成潰壩洪水。他們在積石峽的下游找到了證據:以大量前寒武系綠片巖、紫褐色白堊系沉積巖的碎片為特征的潰壩洪水沉積物(OFS),這些本屬于積石峽地區的巖石,被湍急的洪水帶到了遠至25公里外的官亭盆地,沉積在高于水面7~50米的河灘上。

圖9:大洪水沉積物位置

這是整個洪水在大概55公里的范圍內迅速下降了110-135米,大概釋放了120億多的水,這種沖擊量,簡直無法想象。

圖10:大洪水沖擊過程

而洪水過后,整個堰塞湖從圖中的藍色縮小為圖中的黃色。

圖11:大洪水后水域面積變化示意圖

從潰堤上下游的沉積物中找到的炭化木樣本,然后進行了碳14元素加速器質譜測定(AMS),證明了下游的潰堤沉積物與上游的堰塞湖沉積物年代十分相近,很可能就是同一場洪水造成。而且整個時間點也非常的類似,在公元前2000年附近。

圖12:考古學研究大洪水時間節點

巧合的是,洪水直接沖擊的官亭盆地范圍內有一處屬于早期齊家文化、被稱為“東方龐貝”的喇家遺址。2005年,《自然》還報道在遺址中發現了現存最古老的面條(這個圖是文章中原圖,來自出土)。Lu H, Yang X, Ye M, et al. Culinary archaeology: Millet noodles in late Neolithic China[J]. Nature, 2005, 437(7061): 967-968.

圖13:在中國黃河流域的喇家遺址,考古學家發現了距今4000年的面條

04,喇家遺址

喇家遺址被證實毀于一場地震。作者發現,喇家遺址的廢墟之上也有積石峽潰堤帶來的洪水沉積物,證明洪水曾經在地震之后淹沒此處。這是該地方被淹沒的過程。

圖14:喇家遺址被大洪水淹沒

這是發現的沉積物

圖15:喇家遺址

而巧合的是,這場地震的黃土裂縫中,存在洪水沉積物,而不是雨水沉積物。這說明,這場大洪水發生在地震后但是第二年下雨還沒到來的時候。

下圖是喇家遺址的考古發現

圖16:喇家遺址

于是,借助大家對地震的精確計算(喇家遺址內崩塌房屋中的若干孩童遺骨進行碳14斷代檢測),這場大洪水的時間也有了著落公元前1922±28年。

05,這場洪水有多大?

而這場洪水有多大呢?大家看圖,那個紅柱子,在地球全新世時期(公元前9700年至今),第一名,秒殺無數后來者,估計在地球史上也還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峰值40萬,要知道長江98年大洪水峰值也才6萬左右,長江最大的洪水是1870年的洪水,峰值是10萬,這已經是萬年一遇的標準了。而考古史上最大的洪水遺跡也就是13萬左右(大概4萬年前),這次洪水相當于七個九八年洪水的量。

圖17:大洪水史無前例的規模

這場洪水傾瀉而下,一路淹沒整個黃河流域,橫掃整個黃河流域,難怪古書記載“九州閼塞,四瀆壅閉”;并且從來不提暴風雨,這根本就不是暴風雨能夠造成的大洪水。

圖18:被淹沒的黃河

這場災難該華夏文明幾乎帶來了滅頂之災,要知道,那個時候,中國正是黃河古文明的巔峰之一,經歷了從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器時代早期的大規模轉型,時間點與黃河中游夏文明范圍內的“陶寺文明”(-2600-1900bc)晚期接近,而位于“二里頭文化”早期(-1900-1550bc,后者是商朝開國附近)。

推測這一場超級災難導致了華夏大聯盟南下,從山西轉移到了河南,并造成了長達百年的文明灰暗時期。

圖19:當時黃河流域的文明

各個文化的具體時間和大洪水時間

圖20:當時黃河流域的文明時間

當然,這場災難,也帶來了中國第一個王朝:夏。不過,關于夏的存在,目前認為是,商之前,存在一個王朝,但這個王朝叫不叫夏朝,是兩碼事,所以我們有的時候會統一稱作“先商文明”。夏朝考古目前是考古學的一個大問題,證偽和證實都有問題。

最后,圣經大洪水和夏朝洪水區別:

1、圣經和大禹治水的洪水成因不一樣。圣經記載大洪水是四十晝夜降大雨;夏朝洪水是截流了好幾個月的黃河水傾瀉而下,所以只屬于中國黃河流域。

2、而且泛濫時間不一樣。圣經大洪水很快退卻;黃河泛濫持續二十多年(這很正常,老蔣黃河決口都泛濫了九年)

ref.

文章全名Qinglong Wu et.al. Outburst flood at 1920 BCE supports historicity of China’s Great Flood and the Xia dynasty .Science 2016: Vol. 353, Issue 6299

來源: 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