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有5500萬人患有癡呆癥,每年有1000萬新增病例。
認知功能的喪失會影響癡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其照顧者和家人的福祉,但目前尚未證明有完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確定預防或延緩老年人癡呆發病的新戰略是當務之急。
對于老年人來說,可以通過改變日常生活來幫助預防癡呆。豐富的生活方式和多樣化的休閑活動可以反映樂觀的個性,并通過刺激神經元和突觸的生長和促進幸福感來賦予認知益處。
那么,哪些休閑活動可以降低患癡呆癥的風險?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經常從事某些類型的認知刺激休閑活動,可能有助于預防老年人的癡呆。與手工、繪畫或社交活動相比,使用電腦、玩填字游戲和下棋等與老年人避免癡呆癥的關系更為密切。
該研究結果在《美國醫學會雜志網絡開放》上發表——這是迄今為止關于這一主題最有力的研究結果,有助于老年人和老年護理專業人員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方法來降低癡呆癥的風險。
研究人員收集了10318名70歲及以上的澳大利亞老年人的數據,其基線年齡中位數為73.8歲,52.6%是女性。研究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對基線評估的休閑活動和社交網絡的總共19項測量進行了分類。
研究結果發現:
經常參加成人識字活動(如上教育課程、使用電腦、寫信或記日記)和積極心理活動(如玩游戲、紙牌或國際象棋,以及做填字游戲或拼圖)的參與者,患癡呆癥的可能性比同齡人低9%-11%。
經常參加創造性藝術活動(如手工、編織和繪畫等)和被動心理活動(如閱讀、看電視、聽音樂或收音機)的參與者,患癡呆風險降低了7%。
相比之下,人際網絡、社交活動和外出郊游或用餐等,與癡呆癥風險的降低無關。
即使對早期教育水平和社會經濟地位進行了調整,結果仍然具有統計學意義。在男性和女性之間沒有發現明顯的差異。
該研究資深作者、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學院副教授Joanne Ryan指出,“研究結果告訴我們,主動操作先前存儲的知識可能比被動的娛樂活動在降低癡呆癥風險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保持思維活躍和充滿挑戰特別重要。”
“雖然參與識字和智力活動可能不是避免癡呆癥的靈丹妙藥,但如果目標是避免癡呆,那么該研究無疑表明,這些活動最有可能支持長期良好的認知健康?!?/p>
Ryan還表示,社會關系可能對認知健康和心理健康也很重要,盡管在研究中沒有顯示出與癡呆風險的明確聯系。“這些參與者認知健康,而且很可能已經過著積極的社交生活,因此,與普通大眾相比,強大的社交網絡對這一群體的認知益處可能不那么明顯?!?/p>
參考來源: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807256
來源: 上海科技報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