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團隊獲悉,一場曠日持久的干旱使巴西一些最重要的保護區遭受重創,其中包括森林資源和生物多樣性豐富的Várzeas do Rio Ivinhema州立公園,部分保護區更容易發生野火。干旱使公園內的瀉湖干涸,破壞了本地鳥類的繁殖周期。巴拉那河流域遭受了近年來前所未有的干旱,影響了水力發電、河運糧食以及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4000萬人口的淡水供應。環保人士將此歸咎于該地區大規模單一作物種植業的發展,這種種植方式清除了大部分森林,并導致降雨模式發生改變,使當地飽受干旱之災。
自2021年開始,被視為巴西農業腹地的馬托格羅索州(Mato Grosso do Sul)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極度干旱氣候:當地的紅土地因為數周的干旱而干裂不堪、塵土飛揚。實際上,這場災害已經嚴重沖擊了當地幾個最重要的自然保護區,其中包括了為數百種生物提供棲息地的里奧伊文希瑪(Rio Ivinhema)國家公園。該保護區占地73,000公頃(180,000英畝),橫跨了馬托格羅索州的幾個主要城市,這里也是該州目前唯一的森林資源集中地。為了保護當地日漸萎縮的瀉湖、沼澤以及水下森林,巴西政府20多年前在巴拉那河(Parana River)流域建立了該保護區。該保護區是野生動物的避難所,是數百種動物的家園,其中包括美洲豹*(Panthera onca)和潘塔納爾野鹿(Blastocerus dichotomus)*。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一位名為雷吉納爾多·奧利維拉(Reginaldo Oliveira)的公園負責人正在毒辣的陽光下佇立,看著公園內這片干涸的土地,他感慨道:“這里過往的水量都很大,但是現在瀉湖都已經退化了,有些水體的水位甚至降低了整整10米。在過去幾年時間里,(由于沒有了湖水的阻攔,)我們去了一些之前從沒去過的地方。”這進一步證明了這片自然綠洲正在飽受這場歷史性的極端干旱之災的影響。事實上,作為南美第二長河以及為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4000萬人口提供淡水的巴拉那河已處于這次危機的核心地帶:其河床水位降到了8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給當地水資源供應以及水能發電造成負面影響,同時還影響了通過水路運輸的糧食供應。
圖源:NASA Climate Change
在公園內部,這種影響尤為明顯:一條長度為100千米左右的巴拉那河支流很大程度上已經面臨著完全消退的邊緣,河水水位的下降使得奧利維拉及其團隊無法通過駕駛船只監測當地的生態系統。在兩條河的交界處,他解釋說河道兩旁已經有許多原本在水面下的巨石浮現,假若繼續駕船深入,則隨時有擱淺的風險。與此同時,河床底部的森林也逐步顯露,并由此引發了2022年初罕見的森林火災。奧利維拉聲稱:“得益于它們在水面之下的優勢,這里的森林在過往從沒有失火的記錄,但現在這些森林暴露于干旱又高溫的氣候條件下,火災風險大大增加,對野生生物的影響也將不可估量。同時干旱下的野風極易將過火面積擴大,造成更多的不可控局面。”
圖源:大英百科全書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里奧伊文希瑪自然保護區設立的初衷是為了抵消在這個地區建造水電站大壩帶來的環境破壞:該工程淹沒了超過225,000公頃的土地并將巴拉那河河床的面積擴大至其原來的9倍。當它開始正式運作后,大量的河水則被水壩阻攔,極大地改變了當地地貌及生態環境。一位名叫萊昂納多·帕爾馬斯(Leonardo Palmas)的負責管理馬托格羅索州自然保護工作的官員聲稱:“建造水壩這樣的人類活動直接影響了該地區的水循環過程,甚至連當地的自然特點也隨之改變,變得更易發生火災。”
巴拉那河盆地同時也受到當地規模快速擴大的農業生產活動的影響,致力于環境保護的群體認為農業導致了更稀缺的可用水資源及劇烈干旱。對于該問題的成因,帕爾馬斯解釋道:“起初這里占據主要地位的是畜牧養殖業,但現在那些土地都被改造成作物種植園,甚至就連保護區附近用作緩沖的沼澤地也被改造了!”這同時也反映在馬托格羅索州的統計數據里:該州曾經是巴西國內大西洋沿岸森林覆蓋面積最大的地區,而現在其排名已經滑落至第三。這片區域上曾經生活著原住民,但經過殖民者的掠奪統治后,原住民族群大多被迫流散,原有的土地也被改造成千篇一律的作物種植園。
近年來,原住民一直在努力重新獲得被掠奪的土地,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果。但根據一個原住民首領瓦迪爾·馬丁斯(Valdir Martins)的說法:大部分收回的土地由于曾經過度的壓榨都變得不再適合種植其他類型的作物。他承認:“森林被毀再加上雨水枯竭,這片土地已經變得脆弱和死氣沉沉,這是因為破壞會導致代表著生命的水資源的流失!”他進一步介紹說,當地曾經被用作傳統藥方的植物都被大片的作物所替代。
同樣感受到旱災影響的還有運營香蕉種植園的人士:路易斯·普登特(Luiz Prudente)這樣描述:“每顆香蕉樹正常情況下每天需要吸收20-30升水分,而持續的干旱減緩了它們生長的速度,導致其結的果實也較小。”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普登特親自挖了一口井并安裝了機械灌溉裝置,同時為了使自己的日常生活免受干旱的更大影響,他還開始在溫室更有保證的環境下種植食用生菜。
作為當地香蕉種植協會的會長,普登特承認他們正在面臨氣候問題,不可預測的天氣對于他們及他們所經營的家庭農業帶來很嚴峻的后果。而他也將具體的原因歸咎于大范圍且單一化的種植,以及通過小型飛機播撒的大量殺蟲農藥。他說到:“那些大農場為了投資運營他們大豆玉米的生意不惜將大片森林毀掉,但作為小農生產者,我們很清晰地認識到最大的問題就是森林破化。”
更令人擔憂的是,氣候專家評估這次干旱只是巴西面對氣候變化的其中一個方面:亞馬遜15年來最高紀錄的森林破壞面積所觸發的旱災進一步影響到了該國其他的區域。亞馬遜雨林內的水汽蒸發后在大氣中集聚形成了一條負責運輸水汽的“空中河流”,但一個名為馬塞洛·恩里克斯(Marcelo Henriques)的科學家發現:這條作為生態圈重要組成部分、來源于亞馬遜的“河流”并未像往年那樣正常降水,擾亂了物質循環過程并產生深遠影響。
在橫跨巴西、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的潘塔納爾濕地,這種異常的體現尤為明顯:原本水資源豐碩的大片濕地自2019年起便被從未出現且持續的野火所吞沒,數百萬野生動物因此喪生。而在里奧伊文希瑪保護區,除了動物棲息地的破壞和特定物種的遷出,奧利維拉還發現了它們日常習性的變化:在2021年,有接近三分之一的長嘴鸚鵡在生殖季結束后一反常態地都留在當地,而2022年他也觀察到鸚鵡們大多在八月份,比正常情況提早了兩個月便來到保護區進行交配。從長遠來看,他認為對氣候變化敏感的物種會選擇在公園內逗留更長時間,而更適應人類活動的會傾向于前往外地。盡管選擇再次棲息的物種可能會不斷變化,公園仍將一如既往地為它們提供庇護所。奧利維拉也強調:“雖然最令人擔憂的問題仍然是干旱氣候在未來的走勢和持續時間,這個地方(里奧伊文希瑪保護區)有足夠的環境韌性和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https://news.mongabay.com/2022/12/in-brazils-agricultural-heartland-rivers-run-dry-as-monoculture-advances/
編譯:王家欣
審核:Richard
編輯:Tommy
來源: 中國綠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