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曬背了嗎?”近日,“曬背”成為不少網友三伏養生的話題,沖上各大平臺熱搜?!饵S帝內經》中有“冬病夏治”的記載,可別小看這個動作,據說曬“對”了能健康一整年。正值暑假期間,曬背被很多家長“追捧”,小朋友“曬”出各種形式的“曬背照”。三伏天為何要曬背?哪些人適宜曬背?如何打開曬背的正確方式?7月23日,是今年夏季最后一個節氣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同時,因進入雨季,雷陣雨多發,“濕熱交蒸”在此時達到頂點。在全年陽氣最盛的時節,大河網記者邀請到河南中醫藥大學金匱教研室主任王勇為網友支招。中醫看,三伏天為何要曬背?“如值日晴風定,就南窗下背日而坐,列子所謂負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體和暢?!边@是清代曹廷棟所著《老老恒言·安寢》里的記載。清道光年間的《修昆侖證驗》中提到,“三伏天曬太陽,新舊大小病癥,概能痊愈除根”。“中醫很重視陽氣。背上有很多經脈和穴位,曬背能在短時間內振奮陽氣,排出體內寒濕,調理臟腑氣血,起到補陽、祛濕、增強抵抗力等作用。同時也能促進鈣的吸收?!蓖跤赂嬖V記者。
其中蘊含著怎樣的道理?王勇解釋說,曬背,就是給督脈充電。《黃帝內經》說“腹為陰,背為陽”,背部的督脈是陽脈之海,背部的足太陽膀胱經是陽氣最旺盛的經脈?!皶癖炒_實是一種借助三伏天太陽的熱量振奮陽氣、祛除寒邪的有效養生保健方法,對于一些虛寒性慢性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跟冬病夏治的‘三伏貼’有異曲同工之妙?!蓖跤抡f。**出現這些癥狀,還繼續曬嗎?**有網友稱,曬背后出現麻和刺痛感、上火、冒冷汗、發癢、流鼻涕等癥狀,這是正?,F象嗎?出現這些癥狀,該如何應對?王勇表示,曬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是沒有做好防曬工作,曬背時間過長,或者陽光過于猛烈,出現麻和刺痛感等癥狀,此時應停止曬背,以免出現曬傷。如果是在做好防護前提下,出現輕微的麻、癢或者刺痛,伴隨微微汗出,說明陽氣正慢慢溫通,氣血逐漸舒暢。
“曬后‘冒冷汗’,說明陽虛較甚,曬背時皮膚暴露,加上汗出腠理開泄,造成陽氣耗散、失于溫煦的情況?!菫榉沃[’,肺竅失于溫煦則流鼻涕。此時要適當調整曬背的環境和曬背的時間,或者服用相應溫陽的藥物。”王勇說。曬后出現上火,是體內陽氣過多嗎?王勇認為,曬背后陽氣振奮,身體無法很好地吸收運行,阻滯局部容易出現上火情況,這時候可以吃些“酸”的東西,把漂浮的陽氣收斂,比如溫熱的酸梅湯。也可以適當運動,讓陽氣通暢,不聚而成火。“皮膚是人體的排泄通道,曬后皮脂腺分泌較為旺盛,如果排泄不暢,容易長小疙瘩、紅點,可以適當用溫水清潔,并涂抹相應藥物?!蓖跤抡f。如何曬,事半功倍體能翻倍?《老老恒言·安寢》里提到,“日為太陽之精,其光壯人陽氣,極為補益”。如何科學曬背不傷身?王勇認為,曬背要因人而異,防暑避風,量力而行。“對于身體虛寒、陽氣不足,平時容易精神疲憊、大便溏泄、手腳冰涼的人群更為適合。對紫外線過敏者,氣陰兩虛或陽盛體質人群,嬰幼兒、孕婦等人群,以及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不適合曬背。”
王勇表示,曬背的時間,要在10點到16點之間日光陽氣較充足的時間段,也要避開11點到14點過于猛烈的陽光。天氣太熱不適合,有風也不適合。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首”,也就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曬背時要保護好頭部,最好不要曬頭,曬久了容易頭暈、胸悶。做好頭面部防曬,可以戴個帽子或打把傘,遮住頭?!暗谝淮螘癖晨梢詴?0分鐘左右,以后逐漸延長時間。每次曬到后背發熱,微微出汗就可以,不能大汗淋漓。”王勇還建議,上班族在午飯后,可以穿淺色薄薄的衣服,適當走到室外,讓陽光灑滿全身,也可以通暢百脈、調補陽氣。夏季補陽,還有哪些小妙招?“大暑曬一寶,秋冬無病擾。”這一寶指的就是伏姜。伏姜源自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在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后食用,對治療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幫助,并有溫暖保健的功效。王勇表示,伏姜中的姜辣素能有效地治療吃寒涼食物過多而引起的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喝過伏姜后,人會有身體發熱的感覺,這是因為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俺藭穹?,民間還有三伏天喝羊肉湯、喝伏茶的習俗。”對于伏茶,傳統是以解暑涼茶為主的。王勇建議喝伏茶也要因人而異,對于陽虛體寒的人群,夏季要少食寒涼,可以適當飲用溫性的茶,比如姜棗茶,具有溫中散寒、開胃止嘔、補益氣血的功效。
來源: 大河網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