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已至,長夏將盡;浮瓜沉李,酷暑伏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大暑,六月中。”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此時正值三伏天的中伏,是一年中陽光最猛烈、最炎熱的節氣, 具有高溫酷熱、濕熱交蒸的氣候特征。那么此時的氣象特征和農事活動又分別是怎樣的呢?

大暑節氣有哪些值得注意的氣象特征?

大暑時節,我國除青藏高原及東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區干旱少雨,氣溫可達35度以上。在我國華南以北,向來有“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的說法,認為大暑時節天氣炎熱,滴雨似黃金。

大暑時節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大暑節氣各地多年平均溫度在 6.5~32.5℃之間,氣溫炎熱,區域差異較大,全國大部分地區干旱少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吐魯番盆地氣溫較高,在 25~30 ℃之間。

大暑時節具有局地強降水、雷暴雨頻繁、雨熱同期的顯著特點。大暑節氣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在 0~140.2mm 之間。東北、華北、西南北部降水較少,低于 20 mm,華中、華東東部和華南地區降水普遍在 40~100 mm 之間,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東南沿海地區雷暴、臺風頻繁,所以民間有“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的說法。

大暑究竟是否為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諺語曾言:“夏有三伏,熱在中伏。”大暑節氣處于中伏階段,通常來說大暑節氣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節。根據1961—2020 年的數據顯示,我國除云南、海南和西藏南部外,日平均溫度最高值發生在“三伏天”的概率遠超其余時段。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氣候不盡相同,“熱在中伏”這一說法并不適用于所有地區。例如四川西南部的稻城亞丁,7月底的天氣宜人,日照充足,是欣賞稻亞壯麗風光的最佳時機;內蒙古東北部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場,夏日很短,卻很迷人,氣溫涼爽,是避暑納涼勝地。

大暑節氣需要進的的農事活動有哪些?

大暑時節,氣溫升高,局部地區多強降雨,此時是農業生長旺季,同時又是病蟲害滋生蔓延和氣象災害頻繁的時期。所以在農事活動上既要加快步伐,爭取足夠的營養生長期,又要注意躲避“秋寒”的危害,安全地追求作物高產。

農作物方面,在大暑時節,種植雙季稻的地區要適時收獲早稻,注意減少后期風雨造成的危害,確保豐產豐收。而且可使雙晚適時栽插,爭取足夠的生長期。總體而言,大暑時節要根據天氣的變化靈活安排水稻的農事活動,晴天多割,陰天多栽。

蔬菜方面,大暑后可以露地分批陸續播種莧菜、木菜、空心菜、香菜等耐熱的葉類蔬菜。高溫干旱地區需要注意給蔬菜及時補足水分,降水多的地方則要防范爛根現象。此時,秋冬茬日光溫室種植的茄果類作物正值播種適期,要注意選好育苗場所,做好種子消毒和處理工作,并注意開展蔬菜的防澇害相關工作。

大暑已至,長夏未央。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暑雨澤萬物,五糧蓄勢生。

作者:錢慶

海報設計:涂子怡

來源: 光明三農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