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生物為了生存,會利用基因突變來適應環境,而“大理石紋螯蝦”就是具有基因突變所產生的“自我復制”能力的生物,早在2018年時,就有報道稱大理石紋鰲蝦的后代在過去25年已入侵全歐洲的淡水生態系統,可見其“自我復制”能力有多強。
不少網友覺得奇怪,什么是“自我復制”能力,難道像影分身那樣無限制的分身嗎?今天來和大家聊聊“自我復制”到底是什么?大理石紋鰲蝦有什么危害?無性繁殖的弱點是什么?
01,什么是“自我復制”?
其實,所謂的“自我復制”,其實是自然界再常見不過的無性生殖模式而已。
我們知道,人要一男一女,動物要一公一母才能生育后代。但事實上,這種生殖方式,就是有性生殖模式,是非常后期的現象了。
在地球早期,根本沒有性別一說,大部分的生物都是無性生殖,而且,這種模式直到今天,依然是主流的生殖模式之一(不要被動植物迷惑了眼,比起微生物,動植物連皮毛都不算)。
比如,大家熟悉的菌,就是無性生殖。
當然,你會說,菌太微觀了,那咱說點宏觀的。
大家熟悉的食物:土豆。我們喜歡各種土豆食品,土豆泥,炸薯條,薯片等等,當然還有土豆絲炒菜。
但是,你們見過土豆的種子嗎?估計很少,大部分人都知道,土豆的繁殖就是把土豆切開,然后埋進去。
這就是典型的無性生殖。
02,大理石紋鰲蝦有什么危害?
大家熟悉的一個概念就是生物入侵。所謂生物入侵就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經自然的或人為的途徑侵入 到另一個新的環境,對入侵地的生物多樣性、農林牧漁業生產以及人類健康造成經濟損失或生態災難的過程。所以,大理石紋鰲蝦最大危害,就是它的快速繁殖對生態的影響。而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天敵。
比如當年著名的水葫蘆,為了治理滇池,國家從日本引入了大量的水葫蘆,結果這種植物到了滇池,沒有天敵,瘋狂繁殖,最后甚至把滇池水質變得壞了。以至于國家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成本來治理滇池。
鰲蝦也一樣。
這貨還特別能適應環境。它能適應很大范圍內的溫度、鹽度、酸堿度,30℃以上的溫暖水域里活蹦亂跳,冰面下的水流中也能安之若素。它們能安家于湖泊、稻田或沼澤,既吃素也吃葷,水藻腐葉、蝸牛魚卵、小蟲小魚,都在它的狩獵范圍內,實在餓了,就連木頭也吃,反正有消化纖維素的。
這就是鰲蝦的危害,缺乏天敵,瘋狂繁殖,所以會形成災難。
03,無性繁殖的弱點是什么?
無性生殖最大的風險就是缺乏抵抗力。有性生殖會發生大量的重組,從而有足夠的對抗疾病的能力,這也是這個世界多樣性的來源。
然而無性生殖,本質是就是大家熟悉的克隆,克隆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缺乏重組突變,所以如果有一個病毒有危害的話,那么其他的也會一樣遭殃。
這并非不可能,大家熟悉的土豆,就曾經發生過特別大的災難。土豆曾經是愛爾蘭人賴以生存的唯一農作物。然而,1845-1850年間,一種病菌感染了土豆。由于土豆是無性繁殖,所以這種病毒到處肆虐,導致愛爾蘭當時發生了嚴重的饑荒,短短五年之間,愛爾蘭有四分之一的人口餓死。至今仍然是人類歷史上著名的大饑荒事件。
所以,對于無性生殖,優勢是繁殖快,劣勢呢,就是這種單一性。
缺乏多樣性的結果就是一旦遇到天敵,那真的是滅種的威脅。克隆人一樣具備類似的缺乏多樣性問題。
最后,說明一下,孤雌生殖和無性繁殖也有一些概念爭論。比如有人認為,無性繁殖包括孤雌繁殖,即生殖過程沒有經歷過雌雄配子結合的都叫無性繁殖;也有人認為孤雌生殖不同于細菌的分裂增殖。
此處取前一種看法,畢竟整個繁殖過程不涉及兩性配子結合,這本身就是無性表現。
來源: 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