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中國綠發會、綠會)GBIF工作組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GBIF)平臺錄入并發布廣西靖西東黑冠長臂猿數據,供參考及下載。

圖源:GBIF

圖源:韋紹干

據悉,綠會志愿者韋紹干先生于2023年6月29日在廣西邦亮長臂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記錄東黑冠長臂猿。廣西邦亮長臂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中國廣西百色市靖西市境內,總面積653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它是我國目前已知唯一的東黑冠長臂猿棲息地,具有極高的保護價值。

東黑冠長臂猿(學名:Nomascus nasutus),它隸屬于靈長目長臂猿科黑冠長臂猿屬,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全球極度瀕危物種(CR),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圖源:IUCN Redlist

東黑冠長臂猿具有明顯的毛色性二型。雄性完全是黑色的,嘴角邊有白毛。頭上有一簇毛。雌性的毛色從黃灰色到淡棕色,在頭的頂部和腹部有一黑斑,此外手指和四肢可能部分是黑棕色的。

東黑冠長臂猿主要棲于熱帶雨林和南亞熱帶山地濕性季風常綠闊葉林,是典型的樹棲型動物,一生幾乎不下地。東黑冠長臂猿取食81種植物和少量動物,尤其偏好取食大葉水榕、大青樹、和小葉榕的果子。藤本植物也是它們的重要食源植物。東黑冠長臂猿非常節儉,不浪費食物,取食時它們只摘成熟的果實填飽肚子,而不會破壞那些未成熟的果子。

東黑冠長臂猿是喀斯特森林中的歌唱家,家庭群中的成年雄性和成年雌性相互配合能夠發出美妙的二重唱。東黑冠長臂猿是晝行性動物,習慣早睡早起。每天日出之后,東黑冠長臂猿就會離開過夜樹開啟一天的活動,日落前一個半小時會進入過夜樹。它們偏好選擇一些高大的喬木過夜,躲避天敵、避風保溫是影響它們選擇過夜樹的主要因素。

公民科學家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力量,也是生物多樣性信息學的重要貢獻者。中國綠發會GBIF工作組通過GBIF數據平臺,來助力推動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努力。

參考文獻:https://www.gbif.org/occurrence/4141442302

編譯:Sara

審核:Daisy

編輯:Tommy

來源: 中國綠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