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

遺傳是決定后天長相的

最主要因素

但,也有特殊的情況——

比如

年少時明明

“人見人愛花見花開”

長大后卻突然

“斷崖式變丑”

雖說我們并不鼓勵過分追求外貌

但有時外貌的“美”與“丑”

確實與身體健康相關

↓↓↓

女子嘴唇變厚、牙齒稀疏

原來是腦袋里的它在作怪

小美(化名)是個旅游達人,一直有著環游世界的夢想。

由于職業原因,小美需要長期使用電腦,曾以為多年的頸椎痛、手腕關節痛只是職業病。沒想到,伴隨疼痛的還有嘴唇變厚、牙齒稀疏......

為此,小美被迫暫停了環游世界的夢想。

小美輾轉了多家醫院,接受了各種檢查,但始終找不到病因,很多醫院都考慮可能是頸椎退行性病變。

終于,小美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做了垂體MR后,被確診為:生長激素型垂體瘤。

越長越丑可能遇上這個病

像小美一樣,有一個群體,他們手腳變大、顴骨變高、嘴唇變厚、皮膚粗糙,這便是肢端肥大癥患者。

怪物史萊克的原型

是一位罹患肢端肥大癥的摔跤手

圖片來源:健康廣東

肢端肥大癥是一種起病隱匿的慢性進展性內分泌代謝性疾病,主要是因為體內管理各種激素的產生的器官“垂體”發生了病變,導致體內產生過量的生長激素,導致全身的軟組織、骨和軟骨過度增生,還會引起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和糖代謝等多器官系統并發癥。

在青少年時期表現為巨人癥

在成年人表現為肢端肥大癥

肢端肥大癥全球發病率約為3~4例/百萬,患病率約40~125例/百萬,平均發病年齡為40~45歲,一般起病緩慢,病程較長,是一種罕見疾病。

發現身體“走樣”?可一定要小心了

可以被醫生一眼識別的面容長啥樣?馬上來看↓↓↓

肢端肥大癥患者發病前后面容變化

圖片來源:健康廣東

肢端肥大癥的臨床表現:

1. 生長激素過多分泌的表現:體內過量分泌的生長激素會導致全身軟組織、骨和軟骨過度增生,導致患者出現典型的肢端肥大癥狀,臨床表現為面容改變(前額隆起、鼻翼寬平、下頜突出、口唇及舌頭肥厚等)、手足增大、皮膚粗糙、內臟變大、骨關節病變等。

2. 腫瘤壓迫周圍組織的局部表現:垂體瘤壓迫、侵犯顱內組織可引起頭痛、視野缺損、眼底改變和動眼神經麻痹,還可能引起垂體功能減退。

3. 長期過量分泌的生長激素使患者的壽命縮短。生長激素腺瘤誘發多種并發癥,最常見的并發癥是心血管并發癥,約1/3的患者可發生高血壓,60%~80%患者可出現睡眠呼吸暫停。此外,患者并發腸癌和甲狀腺癌的風險明顯增加。

出現這些癥狀最好去醫院看看!

肢端肥大癥起病隱匿,早期癥狀不典型,患者從開始出現癥狀到確診的時間間隔較長,一般7~10年,因而早期篩查尤為重要。

除了典型的外貌變化,當患者出現2個或以上的下述癥狀時,建議前往神經外科或內分泌科進行檢查:

新發糖尿病,多發關節疼痛,新發或難以控制的高血壓,心室肥大或收縮、舒張功能障礙等心臟疾病,乏力,頭痛,腕管綜合征,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多汗,視力下降,結腸息肉,進展性下頜突出、手腳變大。

篩查方法包括:抽血查GH和IGF-1等垂體激素水平,并行增強垂體MRI檢查。

肢端肥大癥如何治療?

經鼻內鏡微創手術是生長激素垂體瘤的首選治療方法。

經過手術治療,大多數患者可以得到根治,部分患者手腳變小、皮膚變得光滑,容貌可以恢復到患病之前水平,重獲“美麗”。

內鏡經鼻“微創”切除垂體瘤

圖片來源:健康廣東

術后定期復查生長激素和IGF-1水平,若上述激素水平沒有恢復到正常水平,患者則需要接受藥物治療和或放射治療。

大多數患者經過上述規范治療,可以重獲“新生”。

來源: 廣西疾控、健康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