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基本上都是聽說長輩得胃癌,感覺這是“中年病”,還輪不到自己發愁。
但近些年,胃癌也越來越“年輕化”了,二三十歲就患上胃癌的大有人在!
主要是因為當代年輕人的生活狀況、工作習慣,讓他們頻頻“踩雷” 。
1.熬夜
“為了工作熬夜,為了追劇熬夜...”“再不熬夜我們就老了!”
但熬夜,會影響胃腸道黏膜的修復,還會導致內分泌及免疫系統出現紊亂,為癌癥的發生創造條件。
2.精神壓力大
“現在沒點壓力,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社畜’”。
但是,長期處于精神緊張、抑郁、焦慮、恐懼的狀態,容易導致胃酸分泌異常、胃黏膜血管舒縮功能紊亂等,
從而形成胃黏膜慢性炎癥,出現胃痛、胃脹等癥狀,久而久之可能會變成胃癌。
3.“老胃病”
許多年輕人的胃可能本身就有慢性病,其中胃炎最為常見。
從胃炎到胃癌,只需要4步(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大概需要5-10年,甚至更短。
其他胃部疾病也有可能演變成胃癌,如:胃穿孔、胃出血、胃潰瘍、胃脹氣。
4.“干飯”姿勢不對
不吃早餐
晚上睡覺時,胃酸還在少量分泌,經過8小時的積攢,就足以對胃造成傷害。
如果這時候再不吃早餐,把食物填進胃里,胃酸濃度就會再度上升,慢性胃炎、胃潰瘍就容易找上門。
暴飲暴食或者過度節食
暴飲暴食會導致胃超負荷工作,而過度節食會導致胃里沒有食物。
但不管啥情況胃酸都在不斷分泌,導致微粘膜水腫,嚴重時導致胃炎、胃潰瘍,從而產生胃癌隱患。
愛吃宵夜
有些人不僅熬夜,還喜歡吃宵夜,食物留在胃里,會讓胃液大量分泌,導致胃黏膜糜爛、潰瘍等,嚴重的會導致胃癌。
尤其是吃一些油炸、燒烤、煎制的食品,風險性更大!
除此之外,長期三餐不規律、重油重鹽、吸煙喝酒都是癌癥發生的風險因素。
5.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是唯一可以在胃酸下存活的微生物種類,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認定為1類致癌物。
它可以啟動“正常胃黏膜-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的過程。
在我國,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高達59%,也就說是,每5個人中就有3人中招。更可怕的是還具有傳染性。
6.家里人曾得過胃癌
醫學證明,癌癥有遺傳因素。
一般來說,40歲以上人群是胃癌高發群體,但是有家族史的人,可能提早10年甚至更早發病。
來源: 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