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三伏天的到來,網上掀起一股“曬背風”。很多網友發帖分享自己的經驗,稱三伏天曬背是不要錢的“天灸”,十分有效,可以祛寒濕、減肥、補陽氣,還能緩解抑郁、改善體質等。
“曬背”真的能養生?
有網友表示,感覺很舒服、效果非常好。
也有網友對此表示懷疑,
甚至有人因“曬背”不當,
造成曬傷、中暑。
同樣是“曬背”,
效果卻不同,
究竟哪里出了問題?
來聽聽專家的建議。
武漢市中醫醫院肺系病科副主任醫師盧麗君表示,背部是陽氣匯聚的地方,三伏天又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的時間,頭伏首日上午9時曬背以增強、提高抗病能力,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中醫師韓曉明表示,從保健角度來說,曬背是有用的,“因為我們背上有兩個經絡,一個叫督脈、一個叫膀胱經,是需要陽氣的蒸騰才能達到效果的。”中醫看來,陽氣足了,寒濕就少了。不過,韓曉明醫生表示,三伏天曬背,還是要根據個人體質情況來判斷。
南京醫科大學二附院主管營養師梁婷婷認為,“三伏天”減肥,需要科學合理地安排飲食和運動,睡眠和休息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想通過單純曬一曬就達到減肥目的,是不科學也是不合理的,減肥需要管住嘴、邁開腿,做好合理的規劃,自律鍛煉。
看來,“曬背”對人體確實有一定好處,但減肥一說并不靠譜,而且“曬背”并不適合所有人。專家提醒:曬之前最好先去醫院確認自己的體質是否合適。如紫外線過敏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人、氣陰兩虛或陽盛體質的人禁曬;孕婦、嬰幼兒不可以曬;火氣旺盛的人不建議“曬背”。
武漢市第一醫院中醫部副主任醫師張念也介紹說,一些有風濕病、老寒腿的人群,這個時候適當曬曬膝蓋,也是可以的;一般寒性體質的人適合曬背,而熱性體質的人不要曬背;有光敏性疾病的患者,見光后皮膚就過敏發紅的人群,不要曬背;此外,在使用左氧氟沙星等一些光敏性藥物期間,也不要曬背,以免出現光敏性反應,影響健康。
總之,不要盲目跟風,要根據自己的體質量力而行。
至于有人曬傷或者中暑,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番禺院區中醫科副主任中醫師鄭艷華建議,可以選擇早上7-9點,或者下午3點以后,成年人每次日曬時間以20分鐘到1小時為宜;嬰幼兒和兒童由于皮膚嬌嫩,每次日曬時間可適當縮短至15-20分鐘;老年人合成和利用維生素D的能力降低,時間可適當延長,但不能一次暴曬太久。曬太陽以達到微微汗出即可,不可曬到大汗淋漓,精神煩躁。初次曬太陽時間可以短些,若感覺舒服,可以適當稍微延長時間,或分多次進行。
不過,在服用易發生光毒反應的藥物期間及停藥后5日之內,不要“曬背”,甚至要避免接觸陽光或紫外線。光毒反應發生率較高的是沙星類抗菌藥,如環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諾沙星等。此外,四環素類、磺胺類等也有過光毒反應的報道。因此,建議服藥之前請詳細閱讀藥品說明書,特別是說明書中注明該藥可致光毒反應時,應做好防曬措施,出門前涂抹防曬霜,打遮陽傘、戴墨鏡、穿長褲及長袖,避免皮膚直接暴露于陽光下等。
玉林市中醫醫院推拿科主任、主任醫師黃錦文提醒大家,曬背前要先進食,若不吃午飯,曬背出汗加上氣溫高,很容易低血糖,出現頭暈心慌等癥狀。在曬太陽的過程中人會流很多汗,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可以喝點常溫綠豆湯、淡鹽水等,攜帶防暑降溫藥品以便應急之用。曬背時不可直接暴曬頭部,頭部屬陽,曬久了會頭暈、中暑、胸悶。建議打傘或者用帽子遮擋住頭部。
曬完之后,最好在陰涼處避強風冷水,準備一件外套,等汗停了再進入空調房。若是剛曬得熱火朝天,馬上進入空調室內,整個陽氣就會被閉著,出現胸悶惡心嘔吐,這是暑熱閉阻而無出路導致。尤其注意,在曬背期間如果出現不良反應需及時就醫,警惕熱射病的發生。
來源: 上海科協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