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攜帶者在工作生活中有時候會處在弱勢位置,尤其是女同胞背負得更多。其實,我們大可不必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乙肝雖暫時不可根治,但可以通過藥物控制其傳染性,達到臨床治愈,即停止治療后持續的病毒學應答、HBsAg消失、并伴有肝功能指標復常和肝臟組織病變改善。媽媽有乙肝,懷孕時是否會傳染給寶寶?一直是人們重點關注的話題。其實,適齡女性可以通過科學地干預,從而阻斷母嬰傳播,產下健康的寶寶。
為什么所有孕婦均需產前篩查乙肝?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成為全球性的健康問題。目前,世界范圍內受累人口已超過4億,其中75% 的感染者分布在亞洲、太平洋西部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我國現有慢性HBV感染者約9300萬人,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約2000萬例,基于龐大的感染比例,我國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于2013年制定了第1版《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預防臨床指南》,指南明確指出,所有孕婦均需產前篩查乙型肝炎血清學標志物(俗稱乙肝兩對半)。提前知道準媽媽是否攜帶傳染病,便于醫生制定個體化的診療方案。
育齡期女性感染乙肝怎么辦?
有生育要求的慢性乙肝患者,如果有治療適應證,應盡量在孕前應用干擾素或核苷酸類似物治療,并在孕前6個月完成治療;值得注意的是,男性應用干擾素治療,也應在停藥后6個月后才可考慮生育。不管男、女,在干擾素治療期間均應采取可靠避孕措施。對于妊娠期間乙肝發作患者,肝功能指標輕度升高可密切觀察,肝臟病變較重者,在權衡利弊后,可以使用富馬酸替諾福韋酯或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療。
抗病毒治療期間意外懷孕怎么辦?
對于抗病毒治療期間意外妊娠患者,如果應用干擾素治療,建議終止妊娠。如果使用口服核苷酸類似物藥物:如應用的是替比夫定、富馬酸替諾福韋酯或拉米夫定在權衡利弊的情況下,治療可以繼續;如果使用的是恩替卡韋、阿德福韋酯,在權衡利弊的情況下,需換用富馬酸替諾福韋酯、替比夫定繼續治療,不建議終止妊娠。
如何阻斷母嬰傳播?
妊娠患者血清 HBV DNA 高載量是母嬰傳播的高危因素之一。研究顯示,對于HBsAg陽性母親分娩的嬰兒,如果沒有采取任何新生兒預防措施,乙肝感染率高達90%,在分娩時進行新生兒標準乙肝免疫預防及母親有效的抗病毒治療則可使乙肝傳播率降低至少95%。妊娠中后期如檢測HBV DNA載量大于2×10^6 IU/ml,可于妊娠第24~28周開始給予富馬酸替諾福韋酯、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藥物治療。
僅為阻斷母嬰傳播而接受抗病毒治療時,如何選擇抗病毒治療起始時機?
乙肝感染孕婦往往處于免疫耐受期,體內HBeAg呈陽性且病毒載量偏高。早期啟動抗病毒預防性治療好處在于,可為降低乙肝病毒載量至預防母嬰傳播水平爭取到足夠的治療時間;而晚期啟動治療好處在于,可減少胎兒對抗病毒藥物的暴露量及潛在的毒性風險,也可能降低母親發生耐藥的風險。
現有研究顯示,在妊娠晚期(28~32 周左右)啟動抗病毒治療,可以預防發生乙肝母嬰傳播。此外,有研究推薦在產后約12周時停止抗病毒治療,并在此后密切監測。
乙肝媽媽是否可以哺乳?
對于單純乙肝感染產婦,其寶寶若出生時接受了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或接種了乙肝疫苗,那么其哺乳傳播乙肝的風險可忽略不計。我國指南指出,正規預防后,不管孕婦HBeAg陽性還是陰性,其新生兒都可以母乳喂養,無需檢測乳汁中有無HBV DNA。
對于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的患者,如果有哺乳需求,建議于產后1~3 個月停藥,停藥后可以母乳喂養。不過,已有研究指出在替諾福韋治療的女性乳汁中,藥物含量僅僅是建議嬰兒口服劑量的0.03%,低水平的替諾福韋不會對乳兒產生不良影響。
新生兒須定期隨訪
醫學有時往往跳不出概率論,雖然經過系統地干預,新生兒感染乙肝的概率已經極低,但仍有感染的可能。所以,對于HBsAg陽性孕婦的新生兒仍須進行隨訪。建議在寶寶7~12個月時,檢測乙型肝炎血清學標志物。如果HBsAg陰性,抗HBs陽性,則表示預防成功,具有抵抗力;如果HBsAg陰性,抗HBs陰性,預防成功,但仍需再接種3針疫苗方案;如果HBsAg陽性,則預防失敗,成慢性感染者。
作者:陳業 劉艷平
來源: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醫院
來源: 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