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熱了!最近的天氣,40℃ 簡直要變成家常便飯。

美國伍德威爾氣候研究所資深專家佛朗西斯表示,雖然目前科學家們掌握的精確氣溫記錄僅僅始于上世紀中葉,但他推算認為,剛剛過去的一周很可能是“十萬年以來最熱的一周”。

而隨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逐步顯現,預計全球氣溫還將進一步升高。

圖片高溫天氣預報。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

這種天氣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嚴峻的挑戰,老年人尤甚。

因為老年人的體溫調節機制不如年輕人那么有效,并且很多人本身就有基礎疾病,更容易遭受高溫帶來的負面影響。

更重要的是,很多老年人在夏天還不愿意開空調,這讓高溫對他們的影響更大。最近杭州某醫院就接診了一位79歲的熱痙攣患者張奶奶。

據了解,張奶奶是一位獨居老人,在家坐著未開空調和風扇,由于室內過于悶熱導致熱痙攣昏迷,后被子女發現后得以搶救。目前,老人仍住在ICU。

圖片圖片來源:錢江晚報

01

高溫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

極端天氣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是全面且顯著的,調查顯示,極端高溫對老年人的自我感受、日常活動和慢性病的負面影響甚至大于極端低溫。[1]

《柳葉刀倒計時全球報告》[2]顯示,過去 20 年里,全球與高溫相關的老年人死亡人數上升了 54%。2018 年,全球有 29.6 萬名老年人因高溫而失去生命。2019 年,65 歲以上老人暴露在熱浪風險下的天數增加了 29 天,是之前最高紀錄的兩倍。

02

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

受到高溫天氣的威脅

1.老年人對溫度突然變化的適應能力不如年輕人
人體有適應溫度變化的一套機制,盡管外界溫度變化,人體溫度能相對保持恒定。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變得衰老,這套機制會變得越來越弱[3]:

出汗是人體應對高溫散熱的主要方式,但是老年人每個汗腺產生的汗液量減少,整體出汗率就會降低,散熱比年輕人更困難,導致體內儲存更多熱量,核心溫度就更容易高至危險水平。

圖片體溫調節自動控制示意圖。圖片來源:醫學百科

要想帶走核心溫度,從心臟流向皮膚的血液量也很關鍵。

研究發現,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在給定的核心溫度變化下,皮膚血流量增加得更少,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年人的皮膚血流量也不如年輕人增加得快。

2.他們更有可能患有慢性疾病,從而改變身體對熱的正常反應

老年人更有可能患有疾病,而高溫天氣可能會導致本身的疾病惡化,尤其是心臟病患者。高溫和高濕度會導致更多的血液流向皮膚,導致心臟跳動更快,同時每分鐘循環的血液量是正常一天的兩倍,這些都會給心臟增加壓力。

3.他們更有可能服用影響身體控制體溫或出汗能力的處方藥

很多藥物也是會影響人體的體溫調節的,比如用于治療心律失常和高血壓的普萘洛爾導致心輸出量下降,到皮膚血流量降低;治療心衰、腎病的利尿劑促進脫水,而脫水本身也是高溫時期的危險并發癥;治療過敏、帕金森病的苯海拉明會降低出汗率,降低散熱。

03

老年人如何應對高溫威脅?

高溫是巨大的健康威脅,甚至有可能威脅生命。面對高溫,老年人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關注天氣預報,減少高溫天出門頻率和時間

老年人更應該關注天氣預報,在高溫天氣應減少出門的頻率和時間,如果一定要出門,建議結伴出行,并避開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間段(比如 10 點~15 點),盡量多在背陰處活動或休息,避免太陽直曬。

2.選擇輕薄、具有防曬功能的衣服

外出時,衣服、褲子選擇輕薄、寬松、具有防曬功能的衣服,務必攜帶足夠的水,大汗之后要補充電解質水,避免出現低鈉、低鉀血癥,可能造成無力甚至昏迷,無論哪個在高溫天氣下都是非常危險的。

如果感覺自己乏力、惡心、頭昏、心跳加快、口干舌燥等都需要警惕,這些都是危險的信號,趕緊找到陰涼處或者涼快的室內躲一躲,并找人求助。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3.開空調,不要為了省電而硬撐

在室內的時候,要記得開空調,避免造成室內高溫,雖然沒有太陽直射,也是會中暑的。

不過,老人開空調,不建議溫度調得太低、時間也不建議太長。溫度上,讓室內外溫差保持在 7°C 左右最為合適,每隔 2 小時關掉空調,開窗通風,同時在吹空調時多喝些溫水,減輕由于房間窗戶關閉導致的空氣干燥、水分流失問題。

此外,空調的出風口一定不要直對著人吹。尤其是老年人在吹空調時要注意保護好肩頸、膝蓋等重要部位。

每年在用空調之前,注意更換濾網,因為空調機內部長時間不清洗容易滋生各種細菌、霉菌,隨著空氣散入室內,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和兒童可能出現空調相關的肺炎[4]。

應對高溫威脅,預防大于一切,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降低風險。

參考文獻:

[1] Chen Y, Qin X. The Impact of Extreme Temperature Shocks on the Health Status of the Elderly in China.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2;19(23):15729.

[2] Watts N, Amann M, Arnell N, et al. The 2020 report of The Lancet Countdown on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 responding to converging crises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Lancet. 2020 Dec 14;:]. Lancet. 2021;397(10269):129-170.

[3] Balmain BN, Sabapathy S, Louis M, et al. Aging and Thermoregulatory Control: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Exercising under Heat Stress in Older Individuals. Biomed Res Int. 2018;2018:8306154.

[4] https://cma.org.cn/art/2022/6/16/art_4584_45498.html

作者:蔣永源 第三軍醫大學內科碩士

審核:唐芹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部主任 研究員

來源: 科普中國新媒體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