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星火科幻創作人才公益培訓工程由高校科幻平臺、八光分文化、博峰文化、咪咕數字傳媒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本次培訓旨在培養優秀青年科幻作家,促進更多優秀科幻作品的產生。

2022年10月29日,第三期星火科幻創作人才公益培訓工程(以下簡稱星火工程)開班儀式暨《科幻愛好者如何尋找合適的作品發表渠道》講座通過騰訊會議成功舉辦。從2022年10月至今,第三期星火工程共舉辦10期“2022高校科幻導師大講堂”項目,由咪咕數字傳媒有限公司提供獨家直播支持,邀請分形橙子、索何夫、郭琦、未末、金霖輝、陳梓鈞、星河、劉維佳、邱偉、東方曉燦等科幻界內優秀的科幻編輯、作家、出版人、學者等為學員們進行授課,從多方面幫助學員們了解科幻、了解創作、了解作品的發表與出版等;舉辦6期“高校科幻青年人才交流會”,圍繞“科幻與游戲”、“科幻與影視”“昨天、今天、明天——科幻中的時間維度”、“科幻與節日”、“科幻與未來風貌”、“科幻與人工智能”等話題邀請青年嘉賓與學員展開對談交流,加強了學員對科幻的認知與熟悉;舉辦9期主題開展主題創作活動,學員按活動要求自愿上交1000字以內微作品,同時對獲獎作品創作者給予了證書、獎品獎勵。

綜合學員們的日常表現、講座參與情況、主題練筆參與情況,現將第三期星火科幻創作人才公益培訓工程優秀學員名單公布如下:

蔡溪曈、曹麓、陳偉、陳弈帆、陳震寰、陳芷娟、陳鵬飛、崔惠荔、逗逗、付彬書、高正揚、韓思穎、胡夢曉、胡軒源、扈逸文、黃元、解言、金力、金秋語、柯靈睿、雷森林、李辰宇、劉遠忠、劉紫瑞、路春峣、羅郅嶸、羅陣雨、馬家鈺、冉晉明、沈桂陽、沈子暢、史雨昂、孫秋若、涂興森、萬雯昕、王晨輝、王思揚、王孜軒、尉子瀟、萬雯昕、武張瑜、向陽、肖婧怡、肖宇恒、徐文翔、楊悅、養兔子的好人、葉維、張錦冉、張楠楠、張山石、張雨曈、周克涵、周文熙。

星火科幻人才公益培訓工程運營模式

注:星火科幻人才公益培訓工程(以下簡稱“星火工程”)是由高校科幻平臺聯合八光分文化于2020年發起的純公益性質科幻人才發掘培養項目,至今已成功舉辦三期,每期舉辦周期長為半年。近期有眾多致力于科幻人才培養的組織、課題組、個人聯系高校科幻平臺探究星火科幻人才公益培訓工程運營模式,現梳理以下,供大家參考。

星火工程簡介

星火工程創辦宗旨在于為中國科幻黃金時代培養一支充滿朝氣的年輕隊伍,同時擴大科幻在青年人群的影響力,進一步扶持校園科幻作家成長、培養優秀校園科幻作家,促進更多優秀科幻作品的產生。星火工程每年錄取的學員人數均在120-150人之間,來自世界各地多所高校學生(如哈佛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及畢業三年內的青年科幻創作者,通過邀請科幻界內優秀的科幻編輯、作家、出版人、學者等為學員們進行授課,從多方面幫助學員們了解科幻、了解創作、了解作品的發表與出版等。截止2023年6月,據不完全統計,星火工程已推薦70余位同學的100余篇作品在《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作家報》《學生?家長?社會》《科幻畫報》《科學啟蒙》《艙外》《小小說選刊》等雜志發表,同時星火工程首部學員作品合集《杜邦的故事》已于2021年由萬卷出版公司正式出版,第二部學院作品《平行WIFI》已與博峰文化簽訂出版協議并進入出版流程。

星火工程培養模式

星火工作培訓活動以線上方式展開,通過直播平臺、在線社群等方式進行寫作技巧學習、訓練及互動交流,在課程形式上涵蓋了導師講座、主題練筆、辯論賽、觀影、匿名互評等多種有助于創作者進行積極創作的活動。為了保障良好地運行和管理,星火工程實行分班制度。每期學員被均分為6-8個班級,每班20人左右,同時每班配一名班助負責班級日常事務管理,實行“大班集中授課,小班監督訓練”的模式在學員創作等方面進行專業訓練。星火工程每期會邀請約6-10位嘉賓老師(授課老師目前包括星河、劉維佳、凌晨、三豐、姜振宇、郭琦、田興海、丁丁蟲、張冉、王俊一、分形橙子、索何夫、未末、金霖輝、陳梓鈞、邱偉、東方曉燦等)通過直播方式對所有學員公開授課和解惑答疑,同時學員需在每期講座結束時提交50字以上學習收獲與感想;同時為了挖掘、培養科幻人才和使學員得到實質性的提升,星火工程秉持“人盡其才,百花齊放”的教育理念去引導學員進行不同形式的創作和提升。比如為了激發學員創作的熱情和興趣,星火工程主辦方高校科幻平臺通過專訪和作品推薦發表的方式來大力宣傳推廣學員;為了鍛煉學員即興創作和邏輯能力,通過組織“靈感創新大賽”“月度主題練筆”社群活動進一步激發學員創作興趣;為了提升學員對科幻作品鑒賞和評論能力,通過開設“科幻茶館”“希聲”欄目定期發表學員的讀(觀)后感等科幻隨筆;為了培養學員策劃活動和執行能力,通過帶領學員參與日常活動運營和外聯合作等實操項目方式增加學員的實戰經驗。星火工程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各異的活動和包容性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了學員們的參與度,使學員大多都能找到自己在科幻領域的興趣和特長所在,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得到提升。

星火工程特點

(1)純公益性制:不同于商業性質和短期培訓性質的講座課程。星火工程是目前國內每期培養時間最長、培養方案最完善的周期性青年科幻人才培養公益項目。(2)學員招收嚴格:申請者需有一定科幻作品創作經歷,符合星火工程申請條件的國內外在校生及畢業三年內的學生。申請者需滿足以下兩項條件:擁有科幻主題作品創作經歷,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小說,繪畫,視頻,短視頻,文學翻譯,劇本創作;作品入圍校級(含)以上科幻大賽。(3)培養實行“學分制”和“優秀學員評選制”:根據公開的《星火工程學員管理辦法》,學員需修滿16個學分方能結業,參與1次活動記作1學分。優秀學員需要求至少觀看6期導師授課,同時參與10期主題創作等其他活動或培訓期間小說作品在《艙外》累計上刊3次。每年優秀學員評選條件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4)扶持力度大:除通過科幻雜志《艙外》開辟優先錄用渠道外;高校科幻平臺通過設置年度科幻星火獎等鼓勵支持青年科幻創作者。同時對創作成績、組織工作等方面表現優秀的學員進行各種各樣的扶持和資源傾斜,為學員的后續發展保駕護航。(5)成材率高:截止目前,從星火工程走出的學員,幾乎囊括了國內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冷湖獎等所有知名科幻獎項;學員創作的作品多刊登于《科幻世界》、未來局“不存在”等專業科幻作品發表平臺和《作品》《中國青年報》等知名報刊。

來源: 高校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