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是一種美味而危險的魚類,它的身上含有一種叫做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的生物堿,這是一種非常強大的神經毒素,可以阻斷神經傳導,導致肌肉麻痹、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據說,一條河豚的毒素足以殺死30個成年人。那么,河豚毒素是如何產生的?它在不同的河豚品種和部位中分布如何?它有什么用途和價值?本文將為您科普這些問題。
1. 河豚毒素的來源和結構
河豚毒素是一種氨基全氫喹唑啉型化合物,其分子式為C11H17O8N3,分子量為319。它是自然界中所發現的毒性最大的神經毒素之一,曾一度被認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強的非蛋白類毒素。經腹腔注射對小鼠的LD50(半數致死量)為8μg/kg,其毒性比氰化物還要高1250多倍,0.5mg即可致人于死命。
河豚毒素主要存在于河鲀類(俗稱河豚魚)及其它生物體內,如扇形動物、紐形動物、軟體動物、腹足類、頭足類、環形動物、十足類、劍尾類、毛顎動物、棘皮動物、脊椎動物等。河豚毒素在不同的生物中有不同的同分異構體,如4-環己基-4-羥基-2,6-二氧代-1,3,5-三唑啉(anhydrotetrodotoxin)、4-環己基-4-羥基-6,11-二氧代-1,3,5,7,9-五唑啉(4-epitetrodotoxin)等。
河豚毒素在河鲀類中的起源尚有爭議,有人認為是河鲀本身合成,也有人認為是寄生在河鲀體內或者被河鲀攝食的含TTX的海洋生物合成。目前較為普遍的觀點是后者,即河鲀通過攝食含TTX的海洋生物而獲得或者富集TTX。這也解釋了為什么人工養殖的河鲀比野生河鲀含有更少的TTX。
2. 河豚毒素在不同品種和部位中的分布
世界上大約有200多個品種的河鲀類,其中我國主要有40多種。不同品種的河鲀含有不同量和類型的TTX,甚至同一品種在不同地區和季節也會有差異。一般來說,東方鲀(Takifugu rubripes)和豹紋多紀鲀(Takifugu pardalis)是毒性最強的品種。
河豚毒素在河鲀的不同部位也有不同的分布,一般來說,卵巢>脾臟>肝臟>血液>眼睛>鰓耙>皮膚>精巢。一般肌肉中不含有河豚毒素,但河鲀死后內臟中的毒素可滲入肌肉,此時魚肉也含有少量毒素。提取毒素的主要部位為卵巢和肝臟。
河豚毒素在河鲀中的含量和分布還受到季節、性別、生殖周期等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說,河鲀在生殖季節毒性大,且雌性大于雄性。此外,水溫、鹽度、食物種類等環境因素也會影響河鲀的毒性。
3. 河豚毒素的作用和價值
河豚毒素是一種神經毒素,它可以高選擇性和高親和性地阻斷神經興奮膜上鈉離子通道,阻礙神經傳導,從而引起神經麻痹而致死亡。河豚毒素對腸道有局部刺激作用,吸收后迅速作用于神經末梢和神經中樞。人在中毒后,3小時內就會出現癥狀;而在因河豚毒素而死亡的人里,有相當一部分的人沒挺過4小時。
中毒后的癥狀主要有以下幾種:
口唇部及舌端首先出現輕度的麻木
胃不適、惡心嘔吐、腹痛腹瀉
頭暈、眼花、耳鳴、視力模糊
肢體無力、運動障礙、言語困難
呼吸困難、血壓下降、心率失常
意識喪失、抽搐、昏迷
目前沒有特效解毒藥物,只能對癥治療,如洗胃、利尿、輸液、氧氣等。如果能及時送醫并得到有效救治,中毒者仍有生還的可能。
雖然河豚毒素是一種致命的物質,但它也有著重要的用途和價值。由于它可以阻斷神經傳導,它在止痛方面效果拔群,僅用極小的劑量就能達到效果,可制成強鎮痛劑。此外,河豚毒素還可以用來治療哮喘、百日咳、胃痙攣等疾病,療效顯著。
由于河豚毒素的稀缺性和重要性,在國際上,河豚毒素的售價已經達到了每克5萬多美元。
來源: 果賴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