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GBIF工作組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GBIF)平臺錄入并發布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靖西市新靖鎮的福壽螺數據,供科學研究參考及下載。

2023年6月28日,中國綠發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周晉峰、政研室楊洪蘭一行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靖西市新靖鎮錦繡古鎮旁的河邊水草里發現并記錄福壽螺卵塊。

圖源:楊洪蘭 周晉峰

福壽螺(學名Pomacea canaliculata),外觀與田螺相似,原產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現廣泛分布于北美、亞洲、非洲等多個國家,是著名的外來入侵物種,位列歐洲第 40 位最嚴重的外來入侵物種和歐洲最嚴重的入侵腹足類物種。

它食性廣,是以植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螺類,主要喜歡吃幼嫩的植物,偶爾吃小蟲,相較我國本土螺類其牧食量更大且繁殖速度更快。

福壽螺多群棲息于池邊淺水區,因具肺及鰓之呼吸功能,對環境之適應能力極強,除鹽水和半淡鹽水地區外,任何有水的溝渠湖沼均可生存。其繁殖能力強,其卵呈粉紅色球粒狀。卵塊產于離水面上之固形物如石頭、土堤上,通常沿著植物的莖葉放置,借此逃避水中天敵魚類的覓食。

公民科學家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力量,也是生物多樣性信息學的重要貢獻者。中國綠發會GBIF工作組通過GBIF數據平臺,來助力推動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https://www.gbif.org/occurrence/4135636301

2. https://academic-accelerator.com/encyclopedia/zh-cn/pomacea-canaliculata

編譯:Sara

審核:Ahua

編輯:Tommy

來源: 中國綠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