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中國綠發會、綠會)GBIF工作組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GBIF)平臺錄入并發布河北北戴河燕隼[sǔn]數據,供參考及下載。

圖源:GBIF

視頻來源:郭耕

圖源:郭耕

據悉,綠會專家郭耕先生于2023年6月16日在河北省秦皇島北戴河一濕地發現并記錄一只小型猛禽:燕隼,它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燕隼(*學名:Falco subbuteo ;*英文名:Eurasian Hobby)是隼形目隼科隼屬的鳥類。俗稱為青條子、螞蚱鷹、青尖、土鶻、兒隼、蟲鷂等。體形比獵隼、游隼等都小,為小型猛禽,上體深藍褐色,下體白色,具暗色條紋。腿羽淡紅色。繁殖于歐洲、西北非、除阿拉伯外的中東,以及整個亞極圈和溫帶亞洲。棲息于接近林地的開闊原野。捕食小鳥和大型昆蟲。近似種有非洲隼、東非的煙色隼、東南亞和南太平洋的猛隼。

燕隼飛翔時翅膀狹長而尖,像鐮刀一樣,翼下為白色,密布黑褐色的橫斑。翅膀折合時,翅尖幾乎到達尾羽的端部,看上去很像燕子,因而得名。

燕隼常單獨或成對活動,飛行快速而敏捷,如同閃電一般,在短暫的鼓翼飛翔后又接著滑翔,并能在空中作短暫停留。停息時大多在高大的樹上或電線桿的頂上。主要以麻雀、山雀等雀形目小鳥為食,偶爾捕捉蝙蝠,更大量地捕食蜻蜓、蟋蟀、蝗蟲,天牛、金龜子等昆蟲,其中大多為害蟲。主要在空中捕食,甚至能捕捉飛行速度極快的家燕和雨燕等。雖然它也同其他隼類一樣在白天活動,但卻是在黃昏時捕食活動最為頻繁。常在田邊、林緣和沼澤地上空飛翔捕食,有時也到地上捕食。

郭耕老師表示,觀鳥能遇猛禽,乃是令人興奮的經歷,畢竟鷹等作為食物鏈頂端的鳥,數量更稀少,行跡更罕見。

公民科學家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力量,也是生物多樣性信息學的重要貢獻者。中國綠發會通過GBIF數據平臺,來助力推動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努力。

參考文獻:https://www.gbif.org/occurrence/4132143303

編譯:Sara

審核:Daisy

編輯:Tommy

來源: 中國綠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