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靜 資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審核:郭珊嵐 資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副主任醫師
王奶奶因咳嗽半年,心累、氣促1個多月來醫院就診,胸部CT檢查提示左側胸腔大量積液,左肺大部不張,心包中量積液。臨床醫生給王奶奶做了胸腔穿刺引流術,引出血性胸水約1000毫升,將其送至病理科行脫落細胞學檢查。
病理科技術人員將胸水標本進行離心后,取沉淀物液體涂片。診斷醫師閱片后發現,王奶奶的胸水里有一種長得奇形怪狀的細胞——異型細胞,初步懷疑為惡性腫瘤細胞。但異型細胞數量較少,并且有退變和重疊,缺乏典型的組織學結構,難以與胸腔的間皮細胞相鑒別,無法判定異型細胞的確切性質和來源。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病理科技術人員又將剩余的胸水進行離心,經過一系列流程制作成了細胞蠟塊,對其進行切片染色后交由診斷醫師進行診斷。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這時的顯微鏡下,數個異型細胞排列成一圈圈(腺腔樣)、一團團(團巢狀)等組織學形態,細胞的異型性也更加明顯,“腺癌”的診斷由此發出。
圖4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圖5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為了確定腫瘤細胞的來源,病理科技術人員又對細胞蠟塊重復切片進行了免疫細胞化學檢測,通過免疫蛋白標記,證實這些腫瘤細胞極有可能來源于肺。
圖6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圖7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而后,臨床醫生在王奶奶病情相對穩定時進行了肺組織活檢,證實了肺腺癌的診斷。
在沒有其他體征和其他陽性檢查指標的情況下,病理診斷醫師利用細胞蠟塊技術,為王奶奶做出了較為精準的病理診斷,為臨床醫生進一步制定診療方案提供了正確的方向,也為患者治療方案的確定節約了寶貴的時間。
下文就來解釋一下什么是細胞蠟塊技術。
細胞蠟塊技術是將送檢的胸腔積液/腹腔積液(即常說的胸水/腹水)通過病理技術的處理,將脫落細胞樣品離心,進行高度濃縮后用固定劑固定,制作成細胞學常規蠟塊,將其細胞成分保存在蠟塊中,再對蠟塊進行切片染色,繼而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以判別細胞的性質和類型,從而達到較為精準的診斷。
對于像王奶奶一樣的患者(胸腔積液或腹腔積液是被發現的唯一的臨床陽性體征),或者一些不能進行組織學活檢的患者,或者已被明確診斷為惡性腫瘤而后期又出現胸/腹腔積液的患者,及時獲得準確的脫落細胞學診斷尤為重要。
相較于傳統細胞學涂片,細胞蠟塊中的細胞數量更加充足,不僅便于長期保存、多次利用,還可以進行免疫細胞化學檢測或分子病理學檢測。另外,細胞蠟塊技術不僅可以檢測出送檢的脫落細胞中是否含有惡性腫瘤細胞,還可以判斷腫瘤細胞的來源,同時還可以為篩選分子靶向藥物提供客觀依據。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