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炒作”這個詞并不陌生,炒作一種非常規(guī)的新型傳播模式,在宣傳中起著很大的作用。似乎炒作這個詞是近代的產(chǎn)物,那古代有沒有炒作呢?你別說,還真有,這里講一個還創(chuàng)造了一個成語的名人,相信聰明的你差不多已經(jīng)猜到了,沒錯就是李密,下面來說說他的故事。


01,瓦崗寨的李密


了解隋唐歷史的人都知道,隋唐史,繞不過一個人,就是瓦崗寨的李密。李密,隋唐時期群雄之一,瓦崗寨的實際領(lǐng)袖,這個人的成名之路可謂炒作的典范。

首先說,李密本人是非常聰明的,史書記載“密多籌算,才兼文武,志氣雄遠,常以濟物為己任。”很多演義小說里,李密可是僅次于李二的第二反派。

當(dāng)然,李密本人也并非普通人,他家庭也是一個小小的名門,他爺爺是北周的邢國公,他爹是隋朝蒲山郡公。不過到了李密的時候,家庭日漸式微。


02,楊素


當(dāng)時隋朝除了皇帝,最牛的人就是楊素,文武雙全,出將入相,曾平定陳國、大破突厥,從江南打到漠北,是隋朝第一名將(另外幾個其實差他好幾條街);他是幫助隋煬帝楊廣即位的第一功臣;此外他還能獎掖后進,提拔人才,同時還寬以待人,多次成人之美。

楊素位高權(quán)重,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甚至可以威脅到帝位的存在。很多人都認為楊素會造反,結(jié)果最后他兒子造反了,就是楊玄感,他是導(dǎo)致隋煬帝征高句麗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好了,上面這段其實就是告訴大家楊素有多牛,基本上,如果一個人得到楊素的看重,那么,他可以平步青云了。

到這里,其實故事的兩個主人公已經(jīng)全部出現(xiàn)了。接下來,李密要開始他的裝逼大法了。


03,李密的炒作之路


李密找了一頭黃牛,然后把一套《漢書》掛在牛角上,一只手捏著牛繩,一只手翻書閱讀,一下子成了奇聞。

然后他就天天在等著楊素,終于有一天,碰到了楊素。

楊素一看這個裝逼范兒,姿勢太高了,然后楊素問“小伙子,這么用功啊”,李密然后趕緊自我介紹。楊素又問,“小伙子讀啥書”,李密說《項羽傳》,然后兩個人談笑風(fēng)生,最后李密跟楊素的兒子好上了,成為楊玄感的頭號謀士。

這個故事,衍生出了一個成語,叫“牛角掛書”,牛角掛書,比喻讀書勤奮,學(xué)習(xí)刻苦。

附上史書記載:《新唐書》: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舊唐書》:尚書令、越國公楊素見于道,從后按轡躡之,既及,問曰:“何處書生,耽學(xué)若此?”密識越公,乃下牛再拜,自言姓名。又問所讀書,答曰《項羽傳》。越公奇之,與語,大悅,謂其子玄感等曰:“吾觀李密識度,汝等不及。”于是玄感傾心結(jié)托。


04,歷史上炒作的其他案例


當(dāng)然,其實,史書上,比他更會炒作的人大有人在。

姜子牙渭水釣魚,就是典型的炒作。

商鞅立木,更不用說,他本人就承認這就是炒作。

商鞅變法的條令已準(zhǔn)備就緒,還沒公布,擔(dān)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場南門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頭,招募(能)搬到北門的人,給予十金。百姓看到后對此感到奇怪,沒有人敢去搬木頭。(商鞅)又說:“能搬木頭的人賞五十金。”有一個人搬了木頭,就給了他五十金,以此來表明沒有欺騙(百姓)。最終頒布了那法令。

**燕昭王千金買馬骨,更是炒作的典范。**死馬都值500金,活馬呢?

古代一位侍臣為君王買千里馬,卻只買了死馬的骨頭回來,君王大怒而不解,侍臣解釋說,如果大家看見君王連千里馬的骨頭都肯用重金買回來,就會認為君王是真正想要高價買千里馬,就會自然而然把千里馬送上門來。后來果真如侍臣所言,不到一年就有幾匹千里馬被呈送上來。故事意指十分渴望和重視人才。

終南捷徑

終南捷徑出自《新唐書·盧藏用傳》:盧藏用想入朝作官,隱居在京城長安附近的終南山,借此得到很大的名聲,終于達到了作官的目的。指求名利的最近門路。也比喻達到目的的便捷途徑。

來源: 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