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哪個階段最讓家長頭疼?這個問題看起來見仁見智,但是去問家長,十個里有九個會回答說是“青春期”。

確實,青春期是一個獨立性增強,情感波動劇烈,與成年人的世界關系發生變化的階段。雖然為人父母者本身都必定經歷過自己的青春期,但事到臨頭,大部分人還是處理不好這個問題。

孩子到了青春期到底應該怎么管呢?這里有 6 條建議要送給家長朋友。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01

請孩子做你的“后浪”導師

年滿 35 歲的人都最好找一個年輕人做自己的導師,要不然被這個時代拋棄時,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被拋棄的。

這個年齡段的人,觀念想法可能已經落伍了,這時還用舊觀念教育孩子,孩子會覺得你都笨成這樣了,還有什么能夠幫助我教育我的。你都落伍了,你啥都不懂。

那怎么辦?不懂就去問,就去了解,保持自己的好奇,這樣就能夠接近孩子了。

02

多和孩子說“廢話”

判斷爸爸媽媽跟孩子關系怎么樣,一個很重要的衡量標準就是你跟孩子說“廢話”能說多久。

我跟我女兒打電話聊天,經常撂下電話一看就是 180 分鐘、170 分鐘、210 分鐘……那 210 分鐘都聊啥?“最近學習成績怎么樣?有進步嗎?考試考得好不好?”

聊這些東西幾句話就聊完了。孩子很快會跟你說:對不起,我這邊忙,不聊了。誰跟你聊這些事兒。

我們要保證聊的是“廢話”,比如最近你那個朋友談戀愛談得怎么樣了?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再比如,我今天看了個新聞,我今天碰到一件事特別有意思,要跟孩子分享這些。

正經話沒啥可聊的。閨蜜在一起聊八卦,全是廢話,就說明這兩個人關系好。所以,你跟你孩子關系有多好,就看你們倆一起說廢話能說多久。

03

幫孩子找朋友

孩子沒朋友特別可怕,父母是支撐不了孩子一輩子的。父母走了以后,孩子靠什么活在這個世界上?靠一群朋友。

孩子上小學、初中時,我們就要幫他構建他的社會支持系統。家長支撐不了那么長時間,但是他的朋友能支撐。真碰到什么事兒,朋友是靠譜的。

04

讓孩子好好睡覺

不少人會覺得孩子的學習比休息更重要,學習就應該廢寢忘食。學習的內容是如何轉化為持久的記憶痕跡的?根據記憶形成的兩階段模型,記憶表征最初依賴于海馬體,海馬體是內側顳葉記憶系統的關鍵區域之一。

在“鞏固”的過程中,這些表征被認為遷移到新皮層以進行更永久的存儲。當前的科學共識是,在沒有意識信息處理干擾的情況下,非快速眼動 (NREM) 睡眠有助于鞏固海馬依賴的記憶內容。

如果孩子睡不好覺,白天學的東西基本上是白學,因為儲存不到長時記憶當中去。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還有人在深睡狀態下,體溫下降、顱壓下降,也就是大腦里的血壓下降。顱壓降下來之后,大腦的腦脊髓液才會出來,幫助我們清理大腦的蛋白質垃圾,讓我們明天的學習效率更高。

如果晚上睡覺睡不好,顱壓降不下來,腦脊髓液就出不來,就沒有辦法幫我們清除蛋白質垃圾。這不僅會讓我們第二天腦袋一片糨糊,更嚴重的是它還會導致阿茲海默病,所以睡覺很重要。

05

能運動就多運動

孩子有一個好的運動習慣可以受用一輩子。運動能夠激發多巴胺、內啡肽的分泌,能增加大腦神經突觸的連接。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有個很有名的教授叫約翰·瑞迪,寫過一本書叫《運動改造大腦》。

書里提到,美國西部地區一個學區,一學年的時間都在做一件特別的事,每次上課之前先跑 1700 米。這個學區一年時間里,統考成績在美國上升了 10%。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運動讓大腦的神經突出,建立的連接更加緊密,大腦的供氧供血更足。

學習最需要的是大腦的供氧,孩子在那做作業一做三小時一動不動,哪還有新鮮的血液和氧氣來——這是最糟糕的學習習慣。學校為什么 45 分鐘、50 分鐘一節課?就是讓孩子起來動一動,身體一動,人體肌肉壓縮血管就可以讓腦部供血更充足。

有些青春期的孩子有低血壓,現在很多年輕孩子在陽光下站 20 分鐘,就會有人暈倒。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大腦供血不足。學習就靠腦袋,腦袋供血供氧不足,還能學好什么呢?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06

拉孩子的最長板

把長板拉長

補短板沒用,聰明的家長一定是找到孩子長板,然后把孩子的長板拉到極致,能花錢就花錢,能用資源就用資源,把孩子的長板拉到極致。這輩子就夠了。

上面這 6 條建議,希望能幫到你和孩子。

作者:賀嶺峰 心理學教授

審核:梅建 中國兒童中心研究員

來源: 科普中國新媒體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