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記事起,爺爺家門口的那棵核桃樹就已經存在了。聽爺爺說,這棵樹自打種下至今,已將近有40年的時間。它,見證了我們幾代人的成長。

記得小時候,因為核桃樹的葉子比較大,而且有一股特殊的清涼氣味,便成了我和眾多小伙伴手里的玩物。讀大學之后,因為自己學生物專業,就對核桃樹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

核桃,學名胡桃(Juglans regia)。據《名醫別錄》載,此樹原本長于羌胡,漢張騫使西域,引進中原,故名“胡桃”。公元319元,晉國大將軍石勒占據中原,因忌諱“胡”,而改成核桃。而今考古證據及現代分子數據均指向胡桃并非西域外來之物,而應為中國本土所產,且可能由西北所出。

核桃葉如羽毛,為奇數羽狀復葉,頂端小葉最大,其下對稱的小葉依次變小。據研究顯示,核桃葉的特殊氣味是因為含有一些揮發性成分如單萜、倍半萜等,這些揮發性的萜類物質在葉周圍的空氣中會形成一種“萜類云”,從而威懾到捕食者。研究者把植物這樣的行為稱為化感作用(Allelopathy)。我想,這許是核桃應對大自然嚴峻挑戰的一種進化策略吧。


在民間,老一輩的人會用核桃葉煮的水來泡腳,從而用來治愈腳蘚,現代研究也證實了核桃葉的這種抗菌活性作用。甚至有新的研究結果表明核桃葉的提取物對一些農業害蟲如蚜蟲等具有觸殺作用。瞧,小小的核桃葉,竟然有如此多了不起的功用。不過,核桃葉雖具藥用價值,但這并不代表人類可以隨便拿來吃噢,是藥三分毒,還是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不過,時常去核桃樹下,聞一聞那清涼的味道還是可以的。

來源: 鳶尾花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