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天下歸心,情感無敵。一部三國史,就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情緒大PK……
當年水鏡先生告訴劉備:“得臥龍鳳雛其一,可得天下。”臥龍者,諸葛亮也;鳳雛者,龐統也。
諸葛亮和龐統都是水鏡先生的得意門生。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據說生得黑面短髯、面容古怪,齙牙齒,大嘴巴。龐統剛出生時,因為長相另類,接生的人直呼他是個怪物。很多人都認為他是不祥之物,紛紛建議扔掉這個孩子。可是父母并沒有因為他長相怪異而嫌棄他,而是用愛來呵護他身心健康成長。
看臉的時代自古就開始了,甚至比現在更甚——你看三國時期的劉備、諸葛亮、孫策、周瑜、關羽、趙云、太史慈、張遼、馬超、陸遜等眾多風云人物,就連反派人物呂布在內,哪一個不是相貌英俊、儀表堂堂?而這個龐統呢,盡管身懷治國奇才,卻因為長相丑陋,一度受到孫權、劉備的冷遇。好在有諸葛亮力薦,才被劉備委以重任。士為知己者死,為了這一份沉甸甸的信任,龐統義無反顧地騎上了劉備的的盧馬,沖鋒陷陣,被劉璋軍誤認作劉備而遭射殺,葬于落鳳坡,享年36歲。
一個人無法左右自己先天的美丑,卻可以左右自己后天的努力。龐統不僅生得丑陋,還“少時樸鈍”,很不聰慧,可人家打小卻是一個勤奮學習的好孩子。有一次水鏡先生出游,看到了邊打水邊讀書的龐統。水鏡先生走近時,不小心把龐統的水給弄撒了,可專心讀書的龐統竟然毫無覺察。正是這樣的龐統打動了水鏡先生,斷定眼前之人必定是個曠世奇才。
除了后天勤奮努力,龐統還有一個異于常人的優點,就是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長相就自暴自棄;相反,卻為自己具有這一特殊長相而充滿自信——比如,他常常以別人對待他相貌的態度,來驗證誰才是值得自己輔佐或為此獻身的真帝王。
或許正是因為龐統有這樣的特殊經歷,導致他在識人用人方面有著十分超前的理念,那就是正向建構、正面引導。這種理念其實是很符合后現代主義心理學的,很值得當今的家長、老師和管理者好好學習和領會。陳壽在《三國志·龐統傳》中有如下的一段記載。
當他夸獎評論他人時,總是言過其實,當時的人都感到奇怪,問他為什么,龐統回答說:“如今天下大亂,合乎道德規范的正道衰微不振,好人少而壞人多。要想淳化社會風俗時尚,增強人們道德觀念和社會公益心,不把值得贊譽的人夸說得更為完美,他們的名聲和行為就不足以讓人們去仰慕和仿效,這樣的話,社會上做好事的人將會更少。今拔高一個人的十個優點,即便有五個是有失偏頗的,但還可以得到一半的真實。通過這種方式向社會推廣教化,使有志做好事的人自我勉勵,這樣做難道不可以嗎?”
如對這個話題感興趣,請繼續閱讀《李不言|三國人物情緒大PK(十一):諸葛亮的“情緒三寶”》
來源: 李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