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凍
那是一陣漫長的眩暈感。
他放佛是剛進入軀體的魂魄,那是一種奪舍般的,緩慢的侵占。
他逐漸掌握起身體的控制權,五感開始還原,睜開雙眼的難度堪比在單杠上做標準的引體向上。
那是逐漸聚焦的過程,他混濁的晶狀體開始無規律地運動,那些模糊的光暈和色塊開始重組在一起,如同舊時代人們常玩的萬花筒,他似乎看到了一個鏡面。
棺材?他腦海中出現了朦朧的意象,他想加速思考,但是大腦像是干涸的河流,每一個想法的出現都像分娩中的難產,破碎的思路無法聯結為完整的意識。
他試圖抬起雙手,剛恢復活性的神經系統遲鈍無比,他想起滿是銹跡的挖掘機,抬起雙臂的速度無疑近乎于那沉重的機械臂,關節無法舒展,直愣愣地抽起,然后打在了身前的屏障上。
“砰”很清脆的一聲。
他大概能理解這透明的,堅硬的屏障,來自上百年前的記憶涌回他的腦海,這個過程極速而又短暫,大腦像是拉開拉環的罐裝可樂,混沌,清明,情緒開始回歸。
這是一面玻璃。他感覺渾身一輕,血液開始回溫,流動逐漸正常,身后的插管和儀器不斷回縮,“咔”,鎖被自動打開,他超時的冬眠也已經結束。
他推了推,沒有反映,在停滯了一會兒后,他手放在左側的最邊沿,往右推動,一陣陣厚重的悶響,這個棺材蓋被打開了。
外界的燈光讓他暫時性失明,他只好摸索著,攀扶著,從冬眠艙中掙扎著起身。
這是一個房間,落滿灰塵,似乎已經廢棄良久,但是忠誠的維生儀器仍然盡心盡力地工作,直到能源枯竭的一刻。
他不知道自己沉睡了多久,只知道不太好的結果發生了。
李明義,著名傳統文化研究學家,也是第一位時空遠航者。效應號召,經歷層層選拔,通過半成熟的冬眠技術送往百年后,來確保諸多傳統文化不會斷代。
這趟旅程原本應該由人工喚醒,只有出現危急情況,喚醒條件不成熟時,才會為保障遠航者生命安全,緊急啟用備用能源,并封閉整個實驗空間,一直送到問題解除,或者能源耗盡的歲月終點。
顯然,終點站到了,這是沒有回程的旅行。
二、永生
良久。
他適應了身體自然的運動,也想起了冬眠前專家反復囑咐他的話。
一陣繁復的操作之后,他感覺到整個室內空間開始搖晃,外面包裹的金屬遮罩開始松動,原本的排氣口完成解體,赫然是一個煙囪般向外延伸的出口。
他借助墻壁彈出的踏板,緩緩地向上爬去。
轉動鎖扣,打開蓋板,李明義得以探出頭去,頓時,外界的空氣與自然的氣息撲面而來,而映入眼簾的并非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
抬頭是清澈的天,而地面則是一個個蠶繭般的建筑體,它們極有規律地陳列在周遭的空間中。
李明義從未見過這么出色的綠化,倒不像根植在城市中的觀賞樹,反而是建筑像坐落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中一樣,那些高聳的,極其統一的圓頂建筑,如同森林里懸掛的蜂巢,是藝術般的大環境下些微的點綴。
面前是一條無垠的寬闊大道,最開始是靜的出奇,過了一會兒竟有些沉沉的回響,他定睛一看,遠處有一個人影。
他先是緊張,后來又有些釋然,他不確定自己與現在的人類是否還能進行溝通,如今的文化環境是怎樣,卻又為同類的出現而感覺有了方向。
那人一步步走了過來,是一個青年人的外貌,衣著有些傳統,甚至帶著些中世紀的風格,這令李明義有些驚訝。
“真令人驚喜,沒想到這種偏僻的地方還能遇到人類。”那人開口是流利的普通話。
李明義異常欣喜,但仍小心翼翼地問道,“請問這是什么時間啊”
“時間?好久沒聽過這個詞了,早就沒有什么時間了啊”那人滿臉疑惑。
“抱歉抱歉,說出來你可能有些無法接受,我是來自過去的人”李明義深吸了兩口氣,更緩和了語氣。
“哦哦,冬眠來的是嗎,之前也有”那人思索了片刻,“都被送去工廠了吧”
“工廠?”
“忘記了你不知道”那人走近了些,直到貼著李明義,他指引李明義看向那一排排的白色建筑,“這些,就是工廠。”
“講起來可費勁了,不過對于我們永生人來說,遇見你也算是新奇的體驗”
三、守墓
那是一座座樓房倒塌,一片片“工廠”升起的時代。
隨著可控核聚變以及數字技術的終極發展,永恒運行的虛擬空間逐漸代替了人們的現實生活,借助近乎無窮的能源,人類以極低的功耗被封存在膠囊里,意識上傳至網絡,徹底脫離現實的桎梏,沉溺于信息流中的“第二世界”。
而極少一部分人被留了下來,負責維護大眾基本的維生系統,并且在突發災難時機動地啟動各種預設方案。
“我們是人類文明最后的守望者”那人看著李明義的眼睛,“不知道還能再清醒多久”
即使只留下了極少的一部分人,但在技術爆炸的浪潮中,他們也實現了智能機器代替人工,全面的物聯網使世界進去了一個自主運行的超級生態系統中,人力在其中已經毫無作用。
“基因的修葺技術與自體克隆使我們達到了永生,而我們也不再需要為這個世界提供生產力”
“很多人在這幾百年間已經受不了這永恒的折磨,選擇了進入虛擬空間,對了,你知道為什么搭建這些存儲室的建筑要被叫做工廠嗎”那人笑了笑。
“不,不知道”李明義的神情有些恍惚。
“你看看這個”那人轉過身去,露出了后頸一塊兒極其微小的接口“那些進入虛擬空間的人會經歷無數段人生,并且再也無法意識到現實與虛擬的差別,在每次輪回中進行記憶清除,而那些泯滅的記憶會被系統整理成數據包,我們無聊就會讀取一下,就像你們古代人喜歡看書一樣,我們也喜歡瀏覽他們的虛擬人生。”
“那你們現在是否擁有政府?你們這些人以怎樣的形式組織在一起?”李明義顯得有些焦急。
“連時間都沒有,社會性的東西怎么會有”那人拍了拍李明義的肩,“能留下來的,都已經是神,那些人類沉溺于無盡的普世輪回中無法自拔,過高的技術剝離了人們的現世存在感”
“我們已經沒有組織了,偶爾遇見他人也會欣喜,但是彼此之間都不知道對方還能在這種無止境的孤寂中忍耐多久”
那人要走了,他只是淡淡地揮手,那是一個文明的終極寂寞。
四、烙印
李明義走入了那一座工廠,他看見密密麻麻的膠囊艙懸浮在周遭,偶然有小型的機器人駛過,灰塵呈漩渦狀被吸入其中。
李明義找到了中樞數據庫,那是一個類似神經元一般的光點,一陣陣脈沖震蕩開來,信息以光速流轉于整個地球的每條線路上,維系著虛擬世界的極端真實性。
智能將李明義投放入那無窮的意識維度內,最開始是一片潔白,放佛一個空無一物的正方體房間,但隨著李明義心底的波動,他最喜愛的京劇、皮影戲…都化為一個個元素構建起那遼闊的世界,那個世界里每個人都熱愛傳統藝術,展演充斥著人們的生活。
大數據分析的極致,深入人心靈的完全私人訂制,李明義在恒久的迷惘中沉淪了,他思索著人生存在的意義,每個人須臾的一輩子,在悲愴和歡愉中游走,而這個虛擬世界,精準找到了這兩種情緒的平衡點,沒有人能逃脫自己意識構筑的深淵。
他看到領袖一步步地向他走來。
“你就是我們選擇的人了,一定要讓現在的文化被那些未來的人所了解啊”領袖慈祥地笑著,整個民族千年來的悲喜都匯集在李明義的腦海中。
“我會把故事講給他們的”李明義在躺進冬眠艙時,如是說到。
那個世界慢慢碎裂了,他望著到外界越來越少的永生人,他們在亙古的宇宙中品茶,聽起民國時的唱片,看著遙遠地天穹,極光掠過已近乎融化的南北極點。
“他們已經把故事講給我聽了”
萬物開始緘默,他目送時光流轉,最后一個人類沒有選擇走入虛擬空間,他在一顆槐樹下挖了一個深坑,帶著這個文明躺了進去。
李明義流下了眼淚,但這一世的輪回已然結束,他的記憶被清除。
接下來便是漫長到無止境的緘默。
來源: 高校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