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開平金雞鎮的江門中微子實驗室,技術人員在中心探測器上安裝光電倍增管。江門中微子實驗室建在地下700米,總投資20億元,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中微子實驗室,實驗建造的中微子探測器將是世界上能量精度最高、規模最大的液體閃爍體探測器。預計今年底,項目將完成探測器全部主體結構安裝。

據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江門中微子實驗裝置的土建工程已經基本完成,探測器的建設也已經完成了過半,預計今年年底能完工。明年將開始灌裝液體的工作并運行取數,有望在全球率先測得關鍵數據。

據了解,江門中微子實驗裝置由中心探測器、反符合探測器、水池等部分組成。待實驗裝置建成后,中心探測器的有機玻璃球內部將加滿2萬噸液體閃爍體(以下簡稱“液閃”),其潔凈度要求極高,2萬噸液閃中最多允許有0.008克灰塵總量,而外部將布滿3.5萬噸高純水。

中微子是構成物質世界最基本粒子中的一種,主要誕生于粒子物理或核物理過程。“中微子就好比研究天體和地球內部的探針,對于粒子物理、天體物理、宇宙學等學科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江門中微子實驗室相關負責人表示。而中微子能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運動,只參與非常微弱的弱相互作用,且具有極強的穿透性。因此,中微子的數量雖然非常多,卻極難捕獲。研究中微子,對裝置的位置、技術和建設水平等有著很高的要求。

據介紹,江門中微子實驗攻克了眾多技術挑戰,如成功研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尺寸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順利完成高性能液閃的中試研究;完成35.4米直徑有機玻璃球、40.1米直徑不銹鋼網架等探測器關鍵部件的設計和研制,并實現了批量生產。

據了解,江門中微子實驗裝置設計、建設等多個領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將為世界探索前沿科學問題、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提供強有力的研究平臺。

位于地下700米的江門中微子實驗探測器呈現巨大的球形結構(6月15日攝)。

江門中微子實驗位于廣東省江門開平市,是由中科院和廣東省共同建設的大科學裝置,以測定中微子質量順序、精確測量中微子混合參數為主要科學目標,并進行其他多項科學前沿研究。

地下探測器目前已完成不銹鋼網架安裝,預計2024年建成運行,屆時將成為國際中微子研究的中心之一。

位于地下700米的江門中微子實驗探測器呈現巨大的球形結構(6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

6月15日,工作人員在江門中微子實驗地下大廳內布線。

6月15日拍攝的江門中微子實驗探測器內部的安裝工作平臺。

6月15日,工作人員在江門中微子實驗探測器的不銹鋼結構上進行安裝作業。

6月15日,工作人員在江門中微子實驗探測器的不銹鋼結構上進行安裝作業。

6月15日,工作人員在江門中微子實驗探測器內部的安裝工作平臺上調試設備。

6月14日,工作人員在江門中微子實驗探測器的不銹鋼結構上進行安裝作業(無人機照片)。

位于地下700米的江門中微子實驗探測器呈現巨大的球形結構(6月15日攝)。

6月15日,工作人員在江門中微子實驗地下大廳內布線。

6月15日,工作人員在江門中微子實驗探測器的不銹鋼結構上進行安裝作業。

位于地下700米的江門中微子實驗探測器呈現巨大的球形結構(6月14日攝)。

來源: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