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科協2023年全國科技活動周統一安排,2023年5月28日,中國紡織工程學會聯合學會科普教育基地杭州老爸評測科技有限公司舉辦“與科普同行 讓知識流行”小記者企業研學科普活動,為來自杭州濮家小學、澎雅小學等15對親子帶來了一場紡織品科普實驗和感官評價體驗活動。
科普活動現場
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科學傳播專家楊隴峰(老爸評測紡織類研究員)通過燃燒實驗為大家解答我們平時穿的衣服、用的毛巾等紡織用品如何鑒別它們的面料成分。
楊老師給孩子們講解纖維燃燒后的特點
不同的纖維燃燒后在火焰、氣味和灰燼方面會有不同的特點:棉纖維燃燒發出燒紙的氣味,有極少粉末灰燼,呈黑或灰色;毛纖維燃燒速度較慢,散發出燒頭發的焦臭味,燒后灰燼多為有光澤,一壓即碎;滌綸、尼龍易點燃,近火焰即熔縮,燃燒時邊熔化邊冒黑煙,有特殊氣味、硬塊,孩子們配合老師進行實驗,通過嗅、聞等感官,理解觀察不同材料燃燒的特點。
老師們給孩子講解防曬衣的作用原理
此外夏天到了,各種防曬衣成為大家日常出行必備。郭春華老師和張子睿老師又為大家講解了防曬衣的種類、防曬衣的防曬原理等內容。該活動讓親子家庭在玩中學、學中玩,深刻體驗生活中紡織品的科技,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可以啟發和鼓舞孩子們的科學探索精神,燃起孩子們的求知欲,不斷學習科學知識,增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來源: 中國紡織工程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