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有不少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例出現,其中不少還是“二陽”,為了幫大家了解二陽時的各種身體狀況,作出正確應對,我們特地訪問了4位最近二陽的患者,并請專家進行點評。
(注意,本文所列均為真實個例,但僅作為專家點評的例子,并不具備統計意義)
受訪患者:楊小姐 28歲
坐標:河北
情況:2022年12月首陽,2023年6月5日測出二陽
患者自述
首陽時我發燒到38.5℃左右,雖然不高,但已經是我發燒的最高紀錄了,那會兒渾身乏力,就想躺著。其他癥狀倒不是很明顯,就是咳嗽非常厲害,感覺肺都要出來了。當時吃了點退熱、止咳類的藥物,不過最后還是去醫院了。但我去醫院不是因為肺炎,事實上那次雖然發燒比較厲害,但是2-3天就退燒了,主要是咳嗽持續了半個月,我又在小紅書上看到有人咳嗽傷到了肋骨,就跑到醫院拍片子檢查肋骨,幸好沒事。
二陽時,一開始甚至都沒有意識到,就覺得嗓子有點不舒服,有點咳嗽還有點發燒,我自己以為是荔枝吃多了鬧的。但有朋友開玩笑說你要不測一下,結果測了一下真陽了……這次癥狀就輕了很多,主要是有些口渴,發燒最高都只有37.7℃,希望這次能早點好。總之感覺二陽之后心情更平靜,畢竟經過第一次有經驗了。
可能的傳染途徑
這次感染不排除是五月底出去旅游了一趟,但現在回想起來我兩次陽基本上都是室友先陽了幾天之后,這么說來……被室友傳染的可能性很大!我平時外出旅游坐飛機什么的都會戴口罩,前陣子乘坐地鐵公交有時候忘了戴,但以后我還是都戴好口罩吧……
受訪患者:蔡女士 55歲
坐標:湖南
狀況:2022年12月首陽,2023年6月3日測出二陽
患者自述
我是去年12月首陽的,那會兒可能是比較幸運,并沒有出現什么癥狀,好像是算那種無癥狀感染者,是查核酸的時候發現的,就真的一點癥狀都沒有,連發燒都沒有。所以當時既沒有吃藥也沒有就醫,就是在家天天檢測,一周左右吧,就轉陰了。
今年6月份二陽了,這次就特別難受,發燒、渾身無力、咳嗽全來了,這次去了醫院,吃藥、打針,真的很難受。
可能的傳染途徑
首陽時應該是被家人傳染的,這次陽有可能與前陣子出游有關系。
受訪患者:仰先生 40歲
坐標:湖北
狀況:2022年11月首陽,2023年5月二陽已康復
患者自述
我第一次陽是在去年11月,那會兒病了得有一個星期左右,發燒燒到41℃。當時真的是全身除了喉嚨不疼哪兒都疼,身上是那種酸痛,就好像你一年沒鍛煉,然后突然大運動量鍛煉之后那樣,此外還有點胃口不太好。當時因為不方便去醫院,就吃了點退燒藥,在家自己扛著。之后感覺心肺方面還是受到了一些影響,轉陰康復1個月之后鍛煉,還有點喘不過氣,過了2~3個月才恢復到之前的運動狀態。
二陽是5月19日左右,有些不舒服,測試了一下發現陽了,這次癥狀就輕了很多,除了流鼻涕咳嗽發燒也就燒了一天,38℃左右,吃了一天退燒藥退熱。我個人經驗是鍛煉是有幫助的,我首陽身體狀態恢復后,基本上每天在家跳繩1000-2000個,感覺身體變好了,所以二陽的時候沒太大反應。
可能的感染途徑
首陽應該是我們那兒剛放開之后,跟朋友吃了個飯。二陽我算了下應該跟五一出去玩關系不大,應該還是跟朋友吃飯傳染的。
受訪患者:劉小姐 24歲
坐標:新疆
狀況:2022年11月首陽,2023年5月二陽已康復
患者自述
我第一次陽是在2022年11月,那次體溫不是很高,大約38℃的樣子,反正肯定沒有過38.5℃,就沒有吃退燒藥。其他癥狀主要就是渾身哪兒哪兒都痛,肌肉關節,然后耳朵后頭一跳一跳地痛。食欲有點不好,就想吃點清淡的東西,后來就是居家觀察,也沒去醫院,自己好了。當時睡眠也不太好,經常夜里醒來,還特別煩躁,就那種誰都別跟我說話,說一句我都煩的感覺。
第二次陽是在今年5月份,沒有第一次那么嚴重,只是發燒但也沒到38.5℃,然后嗓子很疼,一直有痰、咳嗽,但沒有全身疼了。而且這次感覺能起來出去活動一下,第一次真的是動都不想動。持續時間上兩次倒是差不多,都是1周左右,就是第二次陽癥狀輕很多,吃點藥休息一下就好了。
我對象就比較慘,他差不多和我同時二陽的,一開始手腳冰冷,后邊發高燒到39℃,得吃退燒藥退燒。好在因為有第一次的經驗,大概知道是什么情況,也就放平心態挺過去了。
可能的感染途徑
去年11月那次有可能是上班感染的,5月初陽的這次,很可能是五一節出去玩沒戴口罩……反正現在我乘坐交通工具都會戴口罩的,在室外活動有時候不戴。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專家點評
近期,感染新冠病毒的人逐漸增多,其中不乏很多二次感染者。盡管不少人描述“二陽”后癥狀較初次感染時更輕,病程更短。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新冠病毒變得更“溫柔”了。
一方面,感染后的癥狀輕重與傳染性強弱并不成正比。無論出現的癥狀是否輕微,即便是無癥狀,依然是具有傳染性的。傳染性主要是和體內病毒的存在和病毒載量有關,在身體恢復的過程中,病毒會隨著呼吸和飛沫播散,所以會對周圍的易感者造成威脅。因此,不要以癥狀判斷是否有傳染性。另一方面,雖然二陽后部分患者主觀感覺癥狀較首次感染輕,但也有部分感染者依然癥狀較重,具體癥狀嚴重程度因人而異。而且,對于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和基礎性疾病較重人群,感染后出現重癥等不良事件風險較高。
所以,建議對于新冠感染首先要平衡心態,積極應對。日常生活中要勤洗手、勤通風,根據相關指引,按照不同場所選擇是否佩戴口罩,佩戴何種口罩。一旦出現乏力、發熱、咳嗽等癥狀時,還是要積極應對。一方面可以通過抗原等檢測判斷是否感染,另一方面根據病情選擇就醫和服用藥物。
平時合理飲食,適量運動,保證足量飲水和睡眠,提升自我免疫力,則有助于降低感染風險。
采訪整理:丁崝 科學編輯
受訪專家:張宇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研究員
審核:唐芹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部主任 研究員
來源: 科普中國新媒體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