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表象】
“我希望孩子認真讀書考一所好大學,將來畢業后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可是孩子的興趣完全不在讀書上面。唱歌、打球、玩游戲樣樣都干,但是哪樣也不精,前幾天還說想要報名去學街舞,作為家長,我好頭痛!”這是來自一位姓潘的家長的困惑。
【原因分析】
**1.家長以自我為中心。**孩子既是自己的,也是社會的,同時也有屬于他們自己的空間和自由。可是,不少家長理所當然地覺得:我生了這個孩子、養了這個孩子,我是這個孩子的監護人,孩子的一切就應該全部由我做主。我讓他做什么他就必須做什么,這種過分的以自我為中心,想要主導孩子一切的思想是導致矛盾的主要癥結。
**2.家長的認識有偏頗。**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并不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成才之路有千萬條,讀書只是其中的一條但絕不是唯一的一條。家長認為最好的成才之路有時候并不見得最適合您的孩子。
**3.興趣愛好不會一成不變。**孩子成長過程中,出于對新鮮事物的嘗試,他們的興趣愛好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有所改變。這都是正常現象,這也是一種探索和成長。家長把這種一時的探索與將來的工作、事業聯系在一起,顯得有些草率。
【解決建議】
**一是有效溝通,嘗試接納。**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與之進行經常性的有效的溝通是必不可少的。這種溝通不但可以拉近彼此之間的感情距離,也有利于及時掌握他們的動態,既豐富了生活的樂趣,還會促進彼此的共同成長。我們應該嘗試接納孩子帶給我們的不一樣的生活旋律,有的時候他們可能會把我們帶入一種全新的思想和生活境界。
**二是正確看待,切實尊重。**很喜歡電影《囧媽》中的這段臺詞:“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每一位家長對孩子的愛都是偉大和無私的,但是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反躬自省一下:我們在付出這些愛的同時,是否真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過,這是不是他們真正所需要的;我們有沒有給過他們充分的尊重?
**三是適當引導,****因材施教。**對于孩子的興趣愛好的個人規劃,我們家長力求做到合理的堅決支持、不合理的及時發現并制止。同時,要做好相應的溝通和解釋工作,讓孩子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做的結果將會是什么,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哪些。當然在溝通中,對于孩子提出的一些我們暫時不能理解的見解和主張,不能簡單粗暴的就說不,因為由于眼界和認知的不同,我們多不理解的并不見得就是完全不好的。
【經驗總結】
**1.溝通很重要。**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與他們的溝通非常重要。即使有時候溝通沒有實質性的內容,也會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感情好了,許多矛盾都會消失在無形之中。
**2.成才路多條。**柳州市柳江區985畢業辭掉公務員賣豬肉的廖立峰,人生一樣也很精彩。只要我們的思想足夠解放,善于從多角度去思考,自然就不會有那么多的煩惱。
來源: 柳州市科普作家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