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 雪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
審核:焦永紅 北京同仁醫院 主任醫師
根據《近視管理白皮書(2022)》的數據,我國青少年的近視率高達52.7%,未來在中國人口中將至少有9.6億近視人口,近視已經成為影響青少年視覺健康的主要疾病。作為兒童家長,我們該如何呵護好孩子的眼睛,守護孩子的明眸“視”界呢?
一、懂近視,才會重視
1.先說說什么是近視?
人眼在調節放松狀態下,平行光線經眼屈光系統后聚焦在視網膜之前,稱為近視。根據近視度數可以把近視分為3類。
低度近視:-0.50~-3.00D(50~300度)。
中度近視:-3.25~-5.75D(325~575度)。
高度近視:小于或等于-6.00D(600度以上)。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2.為什么要控制近視?
超過600度的近視為高度近視。高度近視眼球軸長明顯高于正常眼球,眼球被拉長會導致視網膜變薄萎縮,因此,會增加視網膜裂孔、視網膜脫離、青光眼及黃斑出血的風險。這些病變會嚴重影響視功能,甚至會導致低視力和盲,從而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3.近視的原因是什么?
目前,沒有一種理論體系能夠解釋所有關于近視成因及控制機制。被大家廣泛認可的機制是環境因素為主,遺傳因素為輔。其中環境因素中最核心的因素是長時間近距離用眼。
當眼睛看近時,睫狀肌收縮,長時間看近就會導致睫狀肌處于持續過度緊張收縮狀態,睫狀肌收縮會對眼球壁產生一定的壓力,使眼球軸向拉長。從生物學角度看,持續近距離用眼,眼球試圖把近距離的圖像直接聚焦在視網膜上而免于調節,就會使得眼軸增長而發生近視。
在最新研究中,“調節滯后-遠視性離焦”理論被認為是近視發生的重要原因。《近視管理白皮書(2022)》闡述了近視機制相關主要理論(表1)。
表1 近視機制相關主要理論
在這里,需要解釋一下什么是“調節滯后”?
人的眼球就像一個性能非常高的變焦相機,晶狀體相當于相機的鏡頭,可以實時精準對焦,確保我們可以瞬間看清遠處或近處的物體。而我們卻感覺不到眼球調焦的過程,這是因為人眼的晶狀體調節能力非常靈敏且準確。人在看近處時,晶狀體變凸,可確保物像在視網膜上成像。但人的眼睛有時會“偷懶”,看近處實際調節反應量往往小于實際調節刺激量,即調節滯后,這就會導致物象落在視網膜的后方,久而久之,視網膜就會往后生長去找物象,最終導致眼軸拉長。因此,家長一定要定期給孩子檢查晶狀體的調節功能,避免調節滯后引起近視!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二、預防近視最有效的方法
每天保證2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最有效,沒有之一!
兒童每天需要在1萬lux的光照下度過2個小時以上才能有效預防近視。注意,這里2小時才剛剛及格,能夠降低近視的風險。
那么1萬lux是什么概念呢?夏日正午在多云的天空下約為10萬lux;戴著太陽鏡或站在樹蔭下約為1萬lux;在布滿厚重云層的天空下約為5千lux;在光線充足的室內辦公室或教室通常不超過500lux;在普通的起居室里人造光約為100lux。這也就是為什么要讓孩子做戶外運動。哪怕陰天的白天,戶外光照也會比室內強很多!
圖4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為什么戶外活動能預防近視呢?
根據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室外的光強度比室內高很多。太陽光刺激視網膜釋放多巴胺,而多巴胺阻止眼軸增長。在室內活動時,視網膜釋放多巴胺水平低,眼軸增長就會快。不管是否近視,眼軸增長都與光暴露量顯著相關。研究發現,兒童近視在冬天的增長速度比夏天要更快,可能與冬天日照時間短、陽光照度低有關。
那么,怎么保證戶外能及格呢?
出門的距離較近,能步行、騎車的,盡量別開車;放學后,趁著天亮先進行適量的戶外運動,再寫作業;盡量選擇戶外的體育鍛煉。
圖5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每天在戶外2~3小時,聽起來有些難,但如果把時間做一下規劃,其實根本不難!大量戶外活動不但能夠顯著延緩近視進展,甚至有可能逆轉近視。
三、兩個近視預防、監控的指標
1.遠視儲備
一般情況下,新生兒的雙眼處于遠視狀態,這是生理性遠視,稱為“遠視儲備”。隨著眼球發育,眼軸不斷增長,眼睛遠視度數逐漸降低趨于正視,這個過程叫眼球的“正視化”。長期不良用眼行為,會引起眼球發育過快,快速消耗“遠視儲備”。因此,在“儲備不足”或“剛好用完儲備”時及時發現“近視苗頭”非常重要。
2.眼軸長度
眼軸長度是指角膜正中到視神經與視網膜黃斑中心凹之間的長度。它是判斷近視進展的重要指標。測量眼軸就是給眼球量身高,如果眼球的身高長得過快,比同齡兒童長,就說明近視發展得快。兒童、青少年的眼軸發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從新生兒到3歲,眼軸增長速度最快,3年內增長總長度約為5mm。3~15歲,眼軸增長速度逐步減緩。
圖6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中國學齡兒童眼球遠視儲備、眼軸長度、角膜曲率參考區間及相關遺傳因素專家共識(2022年)》顯示,6~11歲,特別是7~8歲這個階段,孩子的眼軸增幅最為明顯(表2)。在這個階段如果能做好眼軸監測工作,及時發現眼軸長度的異常變化,提前介入近視干預和管理,會使近視管理效果更好、獲益更大。
表2 6~15歲兒童眼軸長度均值及增幅
四、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1.合理控制近距離用眼時長
大家都知道手機、平板電腦這些電子設備對眼睛不好,但這里有個誤區!只要是近距離用眼,包括看書、畫畫、寫字、玩樂高,都要控制時間,定時休息。保證做到30分鐘近距離用眼,休息遠眺10分鐘。
2.避免不良用眼習慣
保證讀寫時有充足的照明,800~1200lux,光照均勻。夜晚讀寫要同時打開房屋頂燈和臺燈。不要在走路、吃飯、臥床、車廂內、光線暗弱和太陽直射的情況下讀寫。應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即“一拳、一尺、一寸”——胸口距離桌子一拳;眼睛距離書本一尺;握筆手指距離筆尖一寸。
圖7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3.定期檢查視力
千萬不要等孩子看不清黑板時才想起來去醫院!每3個月或至少每半年要去醫院檢查一次。因為眼的屈光狀態是由角膜曲率、眼軸、晶狀體屈光力這三者共同決定的。其中,眼軸是決定屈光狀態的主要因素。所以,檢查的內容除了常規的視力外,還應做屈光檢查、測量眼軸長度和角膜曲率,以及其他眼底檢查等。
4.保障睡眠和營養
小學生應確保每天睡眠10小時、初中生每天睡眠9小時、高中生每天睡眠8小時。健康的作息能保證與近視相關的多巴胺、乙酰膽堿等神經遞質的正常分泌,減緩近視的進展。多吃粗糧、魚類、水果、深綠色和黃色蔬菜等有益于視力健康的食物。
5.電子設備的使用確實難以避免,這里有幾個關鍵點需要注意:
(1)電子設備的屏幕越小,對眼睛的傷害越大。
(2)20-20-20護眼定律:每使用眼睛20分鐘,離開,看至少20英尺(約合6米)遠的地方至少20秒。
五、近視了怎么辦?
如果發現了視力下降,懷疑是近視,應該到正規醫院眼科進行
睫狀肌麻痹驗光,排查眼病,明確是真性近視還是假性近視。如果孩子真的發生近視了,除了要改善用眼習慣、加強戶外活動外,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近視控制手段,如角膜塑形鏡、離焦框架眼鏡、離焦軟鏡,以及低濃度的阿托品滴眼液。如果采用以上光學策略或藥物治療6個月后,近視控制不理想,眼軸增長≥0.4毫米/年或近視度增加≥0.75D/年,可以選擇聯合近視控制方案,最大限度提高近視控制效力。
總之,近視的預防大于治療!讓我們做有遠見的家長,避免或延緩孩子發生近視。希望通過家庭和全社會的努力,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守護孩子的明眸“視”界,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