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8日(周日)上午,中國作物學會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共同主辦“點亮精神火炬 解讀作物科技”主題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面向公眾免費開放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科普基地。來自北京的社區居民、中小學生等80余人預約參觀。
活動設2場專業講解,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段鳳瑩副研究員和周升輝副研究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參觀公眾介紹了科普基地的基本情況,作物品種、發展歷程、作物價值及用途,講述了農業科學家與作物的故事、作物種質資源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意義以及部分農業科學成果。
公眾參觀了作物科普基地正在種植的20種作物(共計79個品種),包括小麥、水稻、燕麥、小黑麥、棉花、甘薯、馬鈴薯、花生、芝麻、蓖麻、向日葵、紅花、甘蔗、豌豆等。在兩位科普專家的講解中,公眾了解了中麥175、航麥802、矮敗小麥、中棉所82、中薯48號、中花9號、中飼507、藏青2000等不同的作物品種以及現代生物技術、航天誘變技術、遠緣雜交技術等,特別是綠、藍、紫等不同顏色的彩色小麥受到了大家的關注。通過現場專家的講解,公眾對基地的作物以及農業科研工作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深深地感受到農業科技和科學家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的力量。
活動還面向小朋友們設置了有獎問答和謎語競猜環節,小朋友們答題踴躍,還不斷向講解專家提問。活動互動活躍、寓教于樂,既便于孩子們理解,又增加了科普的趣味性,真正讓小朋友們在“科普之旅”中漲知識。
此次作物科普基地公眾開放日活動是學會積極響應2023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的號召,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傳播新時代新發展理念,向社會公眾普及作物科技知識。同時,通過搭建平臺,吸引作物領域科技工作者融入到學會事業中,學會凝聚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今后,學會將繼續創新科普活動形式,加強科普品牌建設,傳播科學思想,普及我國優秀的農耕文明與現代農業科技的發展成果,激發公眾對科學的好奇心,培養青少年探索科研的興趣,為提高全民科學素養發揮積極作用。
來源: 中國作物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