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轉晴,賞花季來臨,一到周末,我們總能在公園草坪上、人工小湖邊,看到大把大把享受戶外生活的露營者。在大多數年輕人心中,露營這事兒唯一的難度,大概就是該怎么把帳篷支棱起來。唔,沒錯,支棱帳篷,是件值得考究的事兒,首先選址就是關鍵。
圖源:soogif
#1
露營基地?便捷省心
一頂帳篷,支起詩與遠方。如今,露營風盛行,城市周邊興起了許多露營基地,生活、游樂設施一應俱全,極具便利性。這類露營基地較為成熟,也會得到網友推薦。因此出行前,可以先進行查閱,選定自己傾心的露營環境。到達目的地之后,要挑選一塊堅硬、平坦的地面,在這樣的地面上搭帳篷才會更堅固、更舒適。如果大家沒有搶占到這些成熟露營基地中珍貴的一席之位,或者偏愛清凈人少的野生露營地,請記得選擇靠近村莊和人煙的地方,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可以順利尋求幫助。
圖源:簽約攝影師/IC photo
#2
山區?睡袋必備
如果你需要進入山區,請注意,通常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就會下降0.6攝氏度,即便是在炎熱的低海拔區域,海拔較高的山區(與周圍相對高差超過1000-2000米以上)仍然可能出現對人體造成危害的低溫。因此,露營的睡袋是必備物資。在夜間溫度可能降到零度時,應當準備睡袋,這比和衣而臥或者蓋著毯子更能有效保暖。除此之外,應該盡量避免風口(比如山峰之間的隘口、深而缺乏障礙物的峽谷等),畢竟大風可能造成迅速失溫。
圖源:拍信創意
#3
無人區?NO!
雖然在人煙稀少的地方露營看似浪漫,但事實上,隨意進入無人區、尤其是未經勘探、地勢復雜的山區或者廣闊的戈壁荒野,是一種具有潛在危險的行為——在這里,大多數現代通訊工具(衛星電話的情況好一些)都存在著失效的風險,而一旦失去與外界聯絡的手段,則意味著在遇險后呼救的難度會極大增加。因此,除非是專業探險人士以及有特別工作需要的人員,否則不應在對外聯絡不暢的地區長時間遠足或者冒險扎營。
圖源:拍信創意
#4
水邊?盡量不要
雖然在水邊露營似乎是個好主意,不但方便取水,而且還可以釣魚、戲水。但請盡可能不要這么做,這是因為:靜滯而缺乏流動性的渾水往往色澤渾濁,含有眾多致病微生物;而水溫越高(溫泉除外),水體所包含的生物就越“豐富多彩”,連從中撈取的魚蝦都有可能存在寄生蟲和致病微生物的風險。相反,透明、冷冽的山泉水和溪水要相對安全得多,尤其是經過土層和巖層反復過濾、剛剛從泉眼中流出的水。另外,某些露天礦區發掘后,也可能留下巨大的坑洞形成湖泊或者池塘,這種水體看似清澈,但可能存在重金屬和有害非金屬化學物質污染的隱患。
圖源:拍信創意
#5
山澗?盡量避免
在高差較大的山澗、溪流附近露營時,必須時刻注意山洪發生的可能性。因此,在露營前查詢周邊的天氣記錄、確定附近是否發生過降水,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上游地區曾經有較大規模的持續性降水,或者露營地點附近有山洪發生過的痕跡(被水沖來的土壤、植被殘骸和雜物,以及淹水的痕跡),就要避免在水邊扎營。另外,如果河水突然變得渾濁、出現漂流物,那么就意味著山洪即將到來,在水位上漲之前就應該撤離。
圖源:拍信創意
#6
山洞?存在安全隱患
如果你在野外發現山洞,可不要急急忙忙就跑進去露營。首先,喜歡住在山洞里的不一定只有你,一些危險的大型野生動物也會將山洞作為住所,尤其是在氣溫較低的狀況下。其次,相較于現在已經不常見的豺狼熊羆們,更危險的動物其實是定居在山洞內的翼手目(比如蝙蝠)和某些嚙齒目動物,與這些家伙的接觸有可能讓你感染上危險的未知病原體,或者沾上恙蟲、蜱蟲這種麻煩的寄生蟲。另外,在地質條件不穩的地方,山洞也存在著塌方隱患。
圖源:拍信創意
注意
進山之前注意天氣預報很重要,但光這樣并非萬能:在地勢復雜、高差較大的山區,峽谷、陡崖和小盆地等地形中經常因為地表受熱不均而產生紊亂的氣流,造成局部的濃霧、大風降溫等現象,難以預測。因此,在山地露營時,最好準備保暖衣物和保溫毯等物資,并時刻警惕周圍的天氣變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全系數。
圖源:拍信創意
總之,在野外露營時,“懦弱”比“勇敢”更能保證你的安全:如果你不是專業的野外工作人士或者探險家,那么請記住,你露營的地點越接近于城里的公園草坪,你的安全系數就越高,而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
本文來源:重慶科技館
作者介紹:索何夫,科普科幻作家,曾獲中國科幻星云獎中篇小說銀獎。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部分圖片來源網絡,非商業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