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輪臺縣旅游資源系列推介活動在塔里木胡楊公園舉行,來自全國30余家重點網絡媒體及新媒體采風團走進最原始的塔里木胡楊林,感受千年胡楊的頑強與震撼。

輪臺縣地處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這里有世界上面積最大、分布最密、存活最好的“第三紀活化石”——40余萬畝的天然胡楊林,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世界上最美十大森林之一,也是世界上1200個森林公園中唯一的沙漠胡楊林公園,是新疆觀賞胡楊林最佳地之一,因此有“天下有胡楊,輪臺是故鄉”的美譽。采風團一行乘坐區間車穿梭在塔里木胡楊林中,有著126個彎道、長達17公里的景區道路貫穿整個塔里木胡楊林區,沿途欣賞到形態各異的古老胡楊,它們或郁郁蔥蔥、或神采奕奕、或枯木又逢春……據記者了解胡楊林最佳觀賞時間大概為每年10月15日——11月16日。

據介紹,胡楊是第三紀殘余的古老樹種,由于風沙和干旱的影響,很多胡楊樹造型奇特、詭異,有“活三千年不死,死三千年不倒,倒三千年不朽”的說法。全世界的胡楊絕大部分生長在中國,而中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胡楊林又生長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由于它頑強的生命力,以及驚人的抗干旱、御風沙、耐鹽堿的能力,人們又叫它“沙漠英雄樹”。民間有這么一種說法;“不到輪臺,不知胡楊之壯美,不看胡楊,不知生命之輝煌。”

參觀完塔里木胡楊林公園,采風團一行又來到小白杏生產地野云溝鄉,雖然今年的白杏還沒有完全成熟,但掛滿枝頭的果實已經讓大家垂涎欲滴。

據介紹,輪臺物產豐富,有杏子、核桃、香梨、葡萄、桃子、石榴等16種果樹種類,尤以“輪臺白杏”久負盛名,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白杏之鄉”,獨特的地理氣候,使得這里孕育出的小白杏,甜度格外高。據史籍記載,輪臺種植小白杏已有千年的歷史,至今輪臺縣內還保留著百年以上的老杏樹,堪稱“輪臺縣寶”,“輪臺小白杏”已被列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野云溝鄉作為輪臺縣重要產杏地區,目前白杏種植面積7500余畝,今年掛果面積已達到3200畝,預計總產量可達1200噸左右。同時為完善白杏產業鏈,野云溝鄉還成立了白杏專業合作社,引進白杏加工設備,有專業經營者收購村民的杏子加工成白杏飲料、杏子果醬、杏(桃)干等特色制品,提升白杏的附加值。

近年來,野云溝鄉堅持將白杏產業發展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與休閑旅游相融合,在擴面積、調結構、提質量、樹品牌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成功舉辦了杏花節、白杏采摘節等活動,走上了農旅融合的路子,讓村民們吃上了旅游飯。并通過“農戶+合作社+企業”的運營模式,吸引更多游客來輪臺縣野云溝鄉觀光旅游,逐步探索出一條“節會促旅”的生態鄉村旅游發展之路,打響“中國白杏之鄉”名片。

(攝影:巴州攝影家協會)

來源: 鄉村振興聯合體